​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详细】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唐)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唐)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李煜(唐)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 九日 李白(唐)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卢照邻(唐)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蜀中九日 王勃(唐)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岑参(唐)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 九日送别 王之涣(唐)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唐)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唐)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李煜(唐)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 九日 李白(唐)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卢照邻(唐)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蜀中九日 王勃(唐)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岑参(唐)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 九日送别 王之涣(唐)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