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铮铁如意 巍巍南星祠
2025-09-05 16:41:30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 超大
- 大
- 标准
- 小
■高邑县赵南星祠堂。
■河北博物院藏赵南星铁如意。
■赵南星祠堂内的赵南星塑像。
□文/图 李立华
赵南星(1550—1628年),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北直隶真定府高邑(今河北省高邑县)人。明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东林党的首领之一,与顾宪成、邹元标并称为“东林三君”。他官至吏部尚书,为官清廉刚正,嫉恶如仇,在仕途中“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是明晚期与魏忠贤对立的著名清流人物。
在石家庄高邑县城东关,一座坐南朝北、青砖灰瓦的明清建筑静立于街巷之间,门楣上悬挂着启功先生亲笔题写的“赵忠毅公祠堂”匾额,这便是著名的赵南星祠堂。正门两侧有对联:铁铸当如意,砚题尚未明。据考证,赵南星74岁时曾命工匠制作铁如意,表达与权奸斗争到底的决心。
文心铁骨的君子之器
2023年7月,“士志于道——明清士大夫的理想人格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展览中,河北博物院珍藏的明代赵南星铁如意首次亮相。这柄铁如意全长51厘米,通体乌黑沉重。与常见的金、银、玉、木等材质制成的如意不同,赵南星铁如意颇显另类,简拙古朴中透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铁如意首部呈葵形,柄身微拱,中央隆起处两列篆书铭文赫然在目:“其钩无鐖,廉而不刿,以歌以舞,以弗若是,折维君子之器也”,旁有“赵南星”字样。这些铭文不仅是装饰,更是主人精神世界的直接表达。其中,“廉而不刿”一句,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意为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别人,比喻为人廉正宽厚,赵南星借此表达为官做人的原则。而“以歌以舞,以弗若是,折维君子之器也”则表明这件器物不仅是实用工具,更是君子品格的象征与政治态度的表达——“歌”颂正义,“舞”斗邪恶,击打奸佞。
据考证,天启四年(1624年)赵南星曾于癸亥京察(考核京官)结束后,亲自设计并命工匠张鳌春制作铁如意。当时朝中魏忠贤阉党势力猖獗,赵南星身为吏部尚书主持京察,罢免了大批贪官污吏,包括自己的姻亲王三余等人,展现出大公无私的品格。铁如意的制作,正是这位老臣准备与权奸斗争到底的决心象征。需要说明的是,现存于世的赵南星铁如意并非只有一件,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河北博物院等多家文博机构都有收藏。故宫博物院所藏赵南星铁如意虽与原器形制相似,却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贵州刘世珩以“家藏赵忠毅铁如意”原器为蓝本仿制的,并明确标注了仿制信息。这种后世仿制现象,亦可见赵南星及其铁如意的深远影响。
明末党争中的清流风骨
要真正理解赵南星铁如意的价值与意义,必须回到它诞生的时代——明朝天启年间,那个政治极端黑暗腐朽的特殊历史时期。
赵南星25岁中进士,初任河南汝宁推官,因廉明公正逐步升迁。天启三年(1623年)赵南星被任命为吏部尚书,面对当时买官卖官成风的腐败局面,他重新制定规则,一切按章行事,严惩贪官污吏,甚至连朝廷权贵也不放过。当时,朝廷内部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与东林党人势同水火。魏忠贤把持朝政,其党羽编撰《东林点将录》,将东林党人比作梁山泊强盗。面对权阉的淫威,赵南星毫不畏惧。史载魏忠贤曾派亲信带着礼物拜访赵南星,被他直接赶走;两人同坐选拔官员时,赵南星当面告诫魏忠贤:“皇上年幼,我们这些朝廷内外的臣子应该各自努力做好事。”魏忠贤表面不吭声,内心已怒火中烧。
铁如意正是在这种政治背景下诞生的。天启四年(1624年),赵南星与左都御史杨涟等上疏皇帝,陈述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震动朝野。魏忠贤对他恨之入骨,最终以莫须有罪名将赵南星削籍戍边代州(今山西代县)。即使在戍所,这位老臣仍保持着高昂的斗志。据清代诗人沈德潜在《赵忠毅公铁如意歌》中描述:“边草荒荒断行迹,边风萧条边月白。尚书振臂忽起舞,手持故物还拂拭。一挥天地欲低昂,想见须髯立如戟。”生动再现了赵南星在边关手持铁如意,悲歌击节的形象。
崇祯即位后,下诏召赵南星还朝,但山西巡抚牟志奎(魏忠贤党羽)扣诏不发,致使赵南星至死未能见到平反诏书,78岁时在戍所含冤而终。直到崇祯皇帝钦定魏党逆案,才为赵南星昭雪,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忠毅”。
赵南星的一生,正如其铁如意铭文所昭示的——“廉而不刿”“以歌以舞,以弗若是”。他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进行官场改革,虽然最终未能挽回明朝衰败的命运,但其气节与风骨却成为后世景仰的典范。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赵南星铁如意亦成为明末清流士大夫的精神象征。
从士大夫遗物到国家宝藏
1947年春,陈毅从华东战场赶往河北阜平参加中共中央重要会议,途经高邑县时天色已晚,便在县政府留宿。博学多识的陈毅向来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当晚,他不顾长途跋涉的劳累,向当地工作人员询问明代吏部尚书赵南星的情况。当他听说县城东关赵家街还有其后人时,感慨道:“赵南星为人刚直不阿,为官清正廉明,在明末是个不可多得的清官。”并高度评价赵南星敢于与魏忠贤斗争的精神:“明末朝政腐败,当个好官很不容易。赵南星不畏强权,敢斗邪恶,敢跟魏忠贤斗还真不简单哩!”
县秘书听闻陈毅对赵南星如此了解,忽然想起解放高邑时从伪政府缴获的一件铁如意,据传是赵南星遗物,便取来请陈毅鉴赏。陈毅仔细端详这件带有锈迹的铁器,一一辨认出上面的铭文和“甲子春制”年款,确认这是天启四年(1624年)制作的珍贵文物。不仅如此,他还深刻解读出了铁如意的政治含义:“这件东西看上去像个玩物,实际上有它的用场。你们看赵南星的题字‘其钩无鐖,廉而无刿,以歌以舞,以弗若是,折维君子之器也’就知道了。甲子年是天启四年,前一年正是癸亥,考察京官的一年。这一年他惩贪官罚污吏,制造这件东西一定很有用场。”
考虑到当时战争环境动荡不安,县秘书建议陈毅将铁如意带到中央保管,以免在地方遗失。陈毅思考后答应:“好,我替你们保管,等以后交到博物馆里让人民欣赏。”他小心翼翼地将铁如意用红布包裹,装入公文包中,随后转交给董必武保存。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通过文化部将赵南星铁如意移交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前身)收藏。从明末清初的党争遗物,到民国乱世的流散文物,再到新中国博物馆的珍贵藏品,铁如意的流传轨迹折射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战火纷飞中仍不忘保护文化遗产的远见卓识,为这件文物增添了新的精神内涵。
青砖灰瓦间的明代遗存
位于石家庄高邑的赵南星祠堂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最初是高邑赵氏宗祠。清嘉庆元年改建,将祠堂的平顶改为布瓦硬山顶,此后历代都有修葺,但基本保留了祠堂原有的建筑格局与风貌。
祠堂整体为砖木结构的硬山瓦房顶建筑,规模虽不大,却布局严谨,由前殿、后殿和东西两侧高砌砖墙围合而成方形小院。前殿为正门过庭一间,向后抱厦连左右耳房各一间;后殿为正殿三间,是祠堂的主体建筑。前殿左右山墙垛上镶砌的神兽祥瑞图砖雕刀法流畅,麒麟、凤凰、祥云等雕刻形态生动,是整座祠堂中现存年代最早也是唯一的明代遗物,堪称古建筑精华。
中堂张挂的赵南星画像,由高邑赵氏第二十二世孙赵力民绘制,画像中的赵南星儒雅慈善,忠贞刚毅。中堂对联摘录了赵南星诗《秋怀八首》中的对句:“义溥九天仍欲上,名留千载讵云奇”,揭示了赵南星光明磊落的哲学思想。
正门对联“铁铸当如意,砚题尚未明”,据说是当地文化学者编撰。下联中的“砚题”,意指赵南星砚上铭文“残月荧荧,太白炎炎;鸡三号,更五点,明日上章击大阉。事成封汝功,不成携汝贬。”这段文字,据说是赵南星拟完参劾阉党的奏疏时,顺手在砚背上题写的,表达了与魏忠贤阉党不懈斗争的决心。作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南星祠堂不仅展现了明清建筑的精致,更能让人感受到他的高尚品格和忠贞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