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歌献给子弟兵

2025-01-17 16:21:03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子弟兵进行曲》曲谱。(资料图片)

抗战期间,晋察冀子弟兵英勇抗敌,文艺工作者创作出很多以子弟兵为主题的战歌。图为平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内的子弟兵雕塑。本报记者 石雅彬 摄

记者 石雅彬

抗战时期的石家庄市平山县,不仅是晋察冀边区众多重要机关及部队的驻地,也活跃着许多文艺工作者。他们创作并表演的抗战歌曲、抗战剧目,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军民的战斗士气,也活跃了边区的政治文化生活。尽管战斗和生活环境极端艰苦,但是人民的精神面貌一直高涨而乐观,使边区日日呈现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本期选取的几首写给子弟兵的歌曲,都创作于平山,展现了人民对子弟兵的热爱与崇敬。

子弟兵战歌部分作者简介:

卢肃,原名卢方平,作曲家。江苏徐州人。青年时从事救亡歌咏活动。1938年入延安鲁艺文学院音乐系学习。曾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音乐系主任教员。抗战胜利后任中央党校文艺工作室研究员、晋冀鲁豫人民文工团副团长。1949年后历任中央歌剧院院长等职。主要作品有歌曲《华北人民进行曲》《平原大合唱》《枪口对外》《子弟兵战歌》等;小歌剧《除夕》《我爱八路军》等;独幕歌剧《团结就是力量》等。

方冰,安徽淮南人。原名张世方,笔名方冰是到延安后改的。1938年入陕北公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诗人,词作家,是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词作者。

周巍峙,原名周良骥,江苏东台人,音乐家。曾任文化部代部长、中国文联主席。1934年参加上海左翼歌咏活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与民主人士李公朴等人奔赴华北前线,从事抗战宣传工作。同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赴延安,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率西北战地服务团赴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先后任西北战地服务团指挥、副主任、主任,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文委委员,北岳区党委文委委员,北岳区文救会主任,晋察冀边区文联宣传部部长,边区音协主席。1939年冬,在敌后首次指挥了由西北战地服务团演出的《黄河大合唱》。1942年,被选为晋察冀边区参议员,先后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团长,中共张家口市委文委书记,晋察冀中央局党委宣传部文委委员兼秘书,华北文联常委,中共中央华北局文委委员兼秘书,华北人民政府文委委员兼秘书,石家庄市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王莘,原名王莘耕,江苏无锡人,著名作曲家,是歌曲《歌唱祖国》的作者。1938年到延安,在鲁艺音乐系第三期跟冼星海、吕强、向隔等学习音乐。毕业后,1939年到晋察冀华北联合大学文艺部音乐系任教员,从此开始革命歌曲的创作活动。曾任晋察冀边区群众剧社音乐队长和副社长。

品读经典:

三首进行曲唱响边区

“七七事变”后,面对“华北告急”的危局,晋察冀抗战歌曲急切呼唤人们去“当兵保家乡”,层出不穷的“军歌”“战歌”,展现出晋察冀军民的英勇气概和革命精神,起到了鼓舞士气、凝聚力量的作用。

据《晋察冀日报》报道:1942年7月18日,晋察冀军区通告征求《子弟兵军歌》。至10月中旬,先后收到应征歌曲40首,经过军区与边区音协等机关两次审查,选出了最好的作品10件。12月12日经过第三次审选,最后选定了三首歌曲。分别是:《子弟兵进行曲》(词:方冰,曲:周巍峙);《子弟兵战歌》(词:蔡其矫,曲:卢肃);《前进,子弟兵》(词:郑红羽,曲:徐曙)。歌曲选定之后,军区除对作者(入选的或不入选的)均给予奖金表示酬劳外,还立即将上述三首歌曲印发全军普遍教唱。抗敌剧社应上级要求,为了检验实际效果,由刚调入剧社的罗浪担任指挥,动员全社组织了有六七十人的合唱团,对这三首歌曲做了正式的排练,并在1943年元旦晚会上进行了首演。

据音乐家、指挥家罗浪回忆:“那天晚会第一个节目就是三首军歌的演唱,三首歌曲演唱完后,掌声经久不息,我看见聂荣臻等军区首长都高兴地微笑。最后,应群众的热烈要求,首长们指示,合唱团将三首歌曲再次演唱了一遍。”后来这三首歌被鲁迅文艺奖金委员会公布为1942年第三、四季入选作品。

战歌唱出子弟兵的气概

方冰在《子弟兵进行曲》的词作中写道:“勇敢的行列勇敢地行进!庄严的阵容铁的子弟兵,震撼着山岗震撼着平原,斗争的精神一直挺向前!”词作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威武雄壮、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魏巍在《晋察冀诗抄序》中写道:“方冰的诗,感情丰富,色彩鲜明,在诗歌艺术上,他是一个线条鲜明、色彩引人的画家。”

周巍峙的曲作是较为典型的进行曲。采了2/4的偶数拍子,充满附点音符的节奏,使旋律具有较明显的步伐行进的特征。曲作结构整齐,采取了略有变化的三段式。中段较为抒情,较好地表现了子弟兵“来自田野,个个英勇顽强,为了明天的自由幸福,射击在自己的土地上”那种充满胜利信心的自豪感,同首尾两段形成对比。特别是尾段,将节奏明显加快,奏出了富有紧张的战斗气氛的进军号的旋律。此曲创作完成后在晋察冀部队中广泛流传。

抗美援朝时期,周巍峙创作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他曾说过:“我跟部队有非同一般的关系,对部队的形态、思想、生活,都比较了解,也愿意为部队写歌,如果没有我对部队的感情,是不可能写出志愿军战歌的。”

蔡其矫作词、卢肃作曲的《子弟兵战歌》是一首词作和曲作都较有特色的进行曲。词作的每一个富有战斗召唤性的上句,下面都紧紧勾连着三个句式规整的排比句。造成一种呼应紧密的上下勾连,表现了团结、战斗的气氛。曲作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在上句和下句之间,在下句的排比句之间的曲调进行中,既具有跳跃奋进的节奏感,又保持着连贯赓续的旋律线。较好地体现了人民子弟兵富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战斗风貌。

郑红羽作词、徐曙作曲的《前进,子弟兵》也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庄严雄壮,富有行进间的跳跃节奏,勃发着战斗的豪情。整首歌曲短小精悍、和谐统一,易教易唱,曾于1942年在晋察冀部队广为传唱。

写给子弟兵的歌层出不穷

此外,同是蔡其矫作词,而由罗浪谱曲的《子弟兵进行曲》,也是一首较有特色的作品。全曲多处出现连续的附点音符的节奏,旋律虽活泼跳荡,但无大音程跳跃,故曲调既轻快、活泼,富有行进的跃动感,又显得平稳、庄重,给人以底蕴深沉的力量。

李巨川作词作曲的《我们是无敌的英雄》,运用进行曲节奏,吸收了当时抗战歌曲的音调特征,更好地表现了时代精神和民族风貌。曾流行于冀中、冀西一带。他创作于1942年的《向敌人进攻》,是一首为反对敌人经济封锁而进行斗争的群众歌曲。词作鲜明的战斗口号和曲作简练的音乐语言交融在一起,起到了鼓舞人民勇敢进行战斗的作用。

著名音乐家王莘曾任华北联大文学院音乐系教员,于1943年4月加入边区抗联领导的群众剧社(前身为平山县铁血剧社)。致力于歌曲和歌剧的作曲工作,是晋察冀边区在歌曲,特别是歌剧创作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一位作曲家。他作词谱曲的《晋察冀》,是他在1939年创作的第一首歌曲,这首歌的曲作采用舒缓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曲调,歌颂了敌后根据地晋察冀在民族革命战争中发挥的岿然不动的砥柱作用。后面的副歌采用雄壮有力的合唱,更好地烘托了这一音乐形象。

《坚决地战吧》(施序作词)是王莘于1940年夏创作的一首旋律比较新颖别致的创作歌曲。歌曲的前半部分较抒情,后半部分采用节奏鲜明的进行曲,形成对比。演唱效果很好。

记者探访:

石家庄市平山县城南3公里处有一座山,名叫光禄山,是平山历史文化名山。

如今,在光禄山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周围呈半圆形围着半圈黑石围墙,上面密密麻麻镌刻着平山县在抗日战争中遇难同胞的姓名。

纪念碑对面,是四座颇具设计感的现代建筑,从空中俯视,宛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这里是平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馆内展陈着平山县的红色历史,以及平山人民奋勇抗战的英雄事迹。其中,抗战文艺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在平山活跃过、战斗过的文化名人非常多,其中有诗人、作家、音乐家、演员、摄影家等等,他们在这片红色沃土创作出许多激荡人心的文艺作品,其中就有不少歌颂子弟兵的歌曲。

漫步在光禄山,空中始终回荡着一首首抗战歌曲的乐声,它们或激昂,或抒情,或催人泪下,让人很容易沉浸其中,回想起那些烽火岁月,回想起子弟兵英勇抗战的身影。

这碑,这墙,这馆,还有空中回荡的歌声,都在提醒着今天的人们,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勿忘历史,缅怀同胞,才能开创新的未来。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