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头故里有碑存 一代元勋武惠尊

2023-10-11 09:29:19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灵寿武惠王祠堂大门。

■灵寿曹彬故里路碑。

■灵寿曹彬故里祠碑。

北宋时代开国名将曹彬,以优秀的政治品格和杰出的军事才能,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一代享誉盛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今天的石家庄市灵寿县,至今还保留着曹彬故里碑和武惠王祠,成为纪念和缅怀英雄的文化风物。

□文/图 梁剑章

碑、祠矗立缅怀一代英雄

岗头村位于灵寿县城东南。从灵寿汽车站出发,沿正南路南行五六百米,就到了岗头村。“宋武惠王曹彬故里碑”(路碑),就矗立在村东口正南路西侧。

此碑碑体为汉白玉材质,高2.68米,宽0.85米,厚0.2米。碑的三侧加了红砖维护。碑正面楷书“宋武惠王曹彬故里”八个大字,篆额“永垂不朽”四字,碑帽为二龙戏珠,犹显荣贵。碑文上款为“大清光绪二十三年岁次丁酉仲春糓旦”,下款为“曹氏合族重敬立”,为灵寿曹彬后裔所立。清光绪二十三年为1897年,距今已有120余年。

由曹彬故里路碑处沿村南大街西行,便是武惠王祠。

武惠王祠祠门坐西面东,三开间,中间开门,青砖砌墙,乌瓦歇山脊,匾额书“武惠王祠”四个隶体大字。

跨过祠门,为三合院二进式院落,两院落以圆门白墙相隔。第一道院落空间不大,仅作为通道使用。跨过圆门,为祠堂的主体部分。正面为正殿,坐北面南五间,中间开门,歇山脊中式格窗,柱梁及门楣饰有彩绘,匾额书“圣灵大殿”四个字。殿前置有铸铁大香炉一只,供祭祀焚香之用。正殿居中塑有曹彬的汉白玉坐像,慈眉炯目,目视前方,气貌庄严。像前置有供桌,供桌上摆放香炉、供品,牌位上写有曹彬的名讳。塑像两旁分别是曹彬七子的画像、牌位和生平业绩简介。值得注意的是,曹国舅和曹皇后同列其中。史载曹国舅为曹彬之孙,曹玘之子,宋仁宗曹皇后之弟,名佾,亦作景休,故称“曹国舅”。曹国舅得道成仙后列为道教八仙之一。曹皇后是曹彬的孙女,18岁时被册封为宋仁宗赵祯的皇后,也就是慈圣光献皇后,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以精明能干、贤德辅政而名著史册。1079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下狱,得曹皇后出面求情才免一死。

除塑像和人物画像简介外,正殿壁上还挂有武惠堂源流世系图,岗头村曹氏和来自河南、江苏、山东等地曹氏的世系图表、谱系、族谱,有关曹彬功业的珍贵文本和书籍等。正殿两厢是文史馆和会客厅,室内布置简洁、干净、典雅,园内植有两棵柏树,在古朴中增添了一抹翠意。

武惠王祠门口,矗立原祠堂三通石碑,一通为 “宋武惠王曹彬故里”祠碑,碑高1.63米,宽0.62米,厚0.17米。该碑为草白玉石料,长方石座,碑首左右角斜面,碑身有断痕链接,因年代久远,风化严重,除碑体中间八个大字外,上、下款小字体已无法辨认。第二通碑刻自当代红学家周汝昌的赠诗。1986年4月26日,周汝昌先生来灵寿县考察,曾到碑前瞻仰凭吊,即兴赋诗:“岗头故里有碑存,一代元勋武惠尊。灵寿宜修新县志,须知芹圃是文孙。”第三通碑为“名垂千古”功德榜碑,记录了为建祠而作出贡献的人们。

武惠王祠的敕建有其历史渊源。曹彬病故第二年,宋真宗下旨:“户部会同真定府,建立祠宇,伐石树碑,春秋祀之,令子孙俱为恩泽,已守庙食”。地方官员遵旨建祠,祠名又名武惠堂,所以灵寿曹氏以“武惠堂”为堂号。2015年,岗头村曹氏又在原址上复修了武惠王祠,并延续了年年祭祖的仪式。由于空间较小,加之交通不便,2021年,祠堂置换迁移到大观园东北地域,面积大于原祠堂3倍之多。

北宋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曹彬(931年-999年),字国华,古真定灵寿人。自幼聪敏,显示了少年时代的才华。曹彬的姨母张氏,嫁于后汉枢密使郭威。郭威称帝后建立后周政权,张氏被封为贵妃,随召曹彬回京城,隶属其养子柴荣军中,并随其从镇守澶渊,补任供奉官,升为河中都监,后升任引进使。

显德三年(956年),曹彬改授潼关监军,又升任西上阁门使。显德五年(958年),奉命出使吴越国,累官至引进使。建隆二年(961年),曹彬从平阳被召回朝,被赵匡胤授其为客省使,率兵攻打北汉乐平(今山西昔阳),战降敌将,连克敌援军,取得三战三胜的战果。乾德元年(963年),曹彬改任左神武将军,与李继勋等人率军六万迎战,在城下大破汉辽联军。乾德二年(964年)冬,赵匡胤下诏攻伐后蜀,任命刘光义(即刘廷让)为归州行营前军副部署,曹彬任都监。在新繁大败敌军,最终平定蜀乱。

乾德六年(968年),赵匡胤派李继勋及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党进等率军征伐北汉,曹彬任前军都监。曹彬在洞涡河击败北汉军。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亲征北汉,任命曹彬为前军都监,率军先行。曹彬驻军团柏谷(今山西祁县东南),战降北汉将领陈廷山。在太原城南与北汉军作战,逼近濠桥,夺得战马千匹。

开宝六年(973年),曹彬晋升为检校太傅。开宝七年(974年)九月,曹彬奉诏到荆南征发战舰,分兵攻破峡口寨,攻克池州、当涂、芜湖,驻扎采石矶。后造浮桥横跨大江,大破南唐军于白鹭洲(今江苏南京水西门外)。开宝八年(975年)在新林港大破南唐军队,进驻秦淮,在白鹭洲大败南唐,连连击败敌军反攻,克润州,奉命战败南唐袭军,并成功劝降李煜。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加授曹彬为同平章事,为使相;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曹彬进位检校太师,随赵光义征讨北汉,加兼侍中;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曹彬被弭德超诬陷,罢官任天平军节度使。十多天后,晋封为鲁国公。

雍熙三年(986年),赵光义诏令曹彬率领幽州行营前军马步水陆军队,与潘美等人北伐,分路进讨,攻克涿州;五月,曹彬军在岐沟关之战中大败,退守易州。后赵光义派曹彬与崔彦进、米信、田重、潘美分路出兵,连克数州。在其部将建议下,曹彬贸然进攻涿州,受到契丹大军抵抗,加之气候炎热、军士困乏,粮草即将耗尽,曹彬仓促退兵,被契丹追杀,成为一场败仗。回朝后诸将依次被贬降,其中曹彬被贬为右骁卫上将军。

雍熙四年(987年),曹彬被起用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淳化五年(994年),迁任平卢军节度使。至道三年(997年),宋真宗赵恒即位,恢复曹彬检校太师、同平章事之职。数月后,曹彬被召回朝廷,再次担任枢密使一职。

咸平二年(999年)六月,曹彬去世,终年69岁。赵恒亲自痛哭致祭,追赠曹彬为中书令、济阳郡王,赐谥号“武惠”。后来,曹彬经历多次封赠至太师、尚书令,累封冀王、鲁王。

作为一个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彬的主要贡献在于:

其一,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彬在军事上最大的功绩是统帅北宋军队征伐南唐,最后平定了江南,基本上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平定江南之后,曹彬又参与了平灭北汉的战争,结束了中国自唐灭以后出现的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欧阳修曾高度评价曹彬:“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其二,杰出的政治见识。曹彬不仅是一位军事将领,还有着杰出的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一是公私分明,不贪财、不枉取财物。因此,曹彬大受宋太祖赏识,认为曹彬是“清介廉谨”的典范。二是在政治上宽厚待人、不倚势凌人,治军以“宽仁”著称。三是勤政爱民、体恤下属,温情执法。在徐州任官时,对一小吏的犯罪,在一个月后才施杖刑。这种独特的办案方法,开创了“缓刑”的先河。

千年英雄故事在岗头传承

岗头村因坐落在灵寿县城东南方向的卧龙岗上,故名岗头村。由于该村不仅是曹彬和慈圣光献皇后故里,还是三国魏大将军曹真(灵寿亭侯)封地,所以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非常重视。2013年,灵寿县宋武惠王曹彬文化研究会成立。2019年6月,中华首届宋武惠王曹彬文化研讨会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内外曹氏族人及曹彬后裔千余人莅临。每年农历二月初四,也都成为灵寿岗头和曹氏后人纪念曹彬诞辰的文化节日。

由于年代久远,曹彬可作永久纪念的遗物已难发现。据《灵寿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陆陇在灵寿任职时,听民间传说县北十里朱乐村南有曹氏墓地,陆公亲临察看,只见“萧然平衍,漫无丘陇”。陆公“不忍武惠之泯泯于兹土”,于此竖《宋曹氏墓碑》为志。当时巡按御史瞿俊亦为此撰诗,诗中感叹曰:“茫茫葬地连荒原,马鬣已夷无复存。天空不返辽海鹤,白云凄冷埋深魂。”

虽然曹彬在灵寿故里没能留下太多的遗存,但一代英雄的风貌和业绩永远留在了这里,这不仅是曹彬后裔的荣耀,也是灵寿众多历史人物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