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病救萌 防微杜渐

2023-09-06 10:24:03 来源:石家庄日报

字号
  • 超大
  • 标准

秋高气爽,市民走进公园,休闲健身,提高身体素质。本报记者 张震 摄

入秋以来,在市人民医院,患呼吸道疾病的儿童日渐增多。

秋季是一年中由热向冷的过渡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空气湿度较小,很多疾病容易在这个季节找上门来,尤其是抵抗力弱的人群较容易生病,因此秋季也被人们戏称为“多病之秋”。记者近日走访了我市多家医院,发现因气温变化引发疾病的患者不断增加,多为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暑寒交替,疾病多发,如何防病于未然?日前,记者采访了多家医院多位专家,请他们教大家防范秋季多发病。

一场秋雨一场寒

换季当心呼吸道疾病

9月4日上午,在市中医院急诊科内,不少市民正在这里输液。“这段时间来就诊的患者比平时多了不少,以感冒、腹泻、过敏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而且多是因为换季引发的。”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尹中说,换季往往是各种疾病容易发作,或者加重的时期,因为环境、温度、湿度都在快速地变化,所以比较考验大家的适应能力。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在换季时期,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往往会显著增加。“秋天气候变化异常,是伤风感冒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儿童和老人,是感冒或流感的易感人群,应积极预防。”尹中说,儿童对环境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更容易受风寒侵袭,从而引发呼吸道疾病,所以家长一定要多注意。老人的免疫功能也相对较弱,且大多合并慢性疾病,所以同样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危人群之一,也要格外小心。主要的预防措施为保持良好通风,应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加衣物,适当多饮水,体质较差或有基础疾病者应积极预防接种。

秋季空气干燥,花粉等过敏源较多,常引发哮喘。因此,尹中提醒哮喘患者注意保暖,预防接触过敏原,防止复发。“秋季也是急慢性支气管炎的好发季节,多在感冒后并发。”尹中说,预防急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做好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还要注意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戒烟少酒等。

尹中告诉记者,根据五行学说,五脏中的肺,对应自然界的秋季,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为“娇脏”,性喜润而恶燥,而燥邪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这是中医认为秋季各类呼吸疾病增多的主要原因。“养肺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他说,养肺应贯彻“少辛增酸”“防燥护阴”“滋阴润肺”等原则,可多食用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蜂蜜等。适当吃些酸味水果也可收敛肺气防秋燥,如山楂、乌梅、石榴、猕猴桃等。粥食也是润肺之保健佳品,老少皆宜。

此外,“春捂秋冻”,入秋后,还应重视耐寒锻炼,以改善心肺功能从而提高呼吸道的耐寒与抗病能力。

谨防“秋瓜坏肚”

胃肠道疾病马虎不得

秋意日浓,天气转凉,阵阵秋意带来的不仅仅是凉爽,还有许多胃肠道疾病。9月5日下午,记者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看到,前来就诊的患者中有不少是因为腹泻和胃胀。

“入秋后,昼夜温差加大,胃肠道疾病有高发的趋势。”市人民医院消化内一科主任常丽丽说,由于天气变凉,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多,胃肠会发生痉挛性收缩,胃肠黏膜血液供应不良,其抵抗力和适应性也随之降低,容易引发急性胃肠炎、胃溃疡、急性胰腺炎等疾病。

民谚讲“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常丽丽说,秋季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这个季节昼夜温差大,冷空气活动频繁,人的消化系统很容易出现功能失调的状况,加之天气转凉人们口味偏重,所以极易诱发胃肠疾病。她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少食寒凉食物,坚持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烫或消毒,外出就餐注意食品卫生及质量。

常丽丽提醒,秋季也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肠胃受凉。特别是患有肠胃病的人群,要做好腹部的保暖工作,以免病情发作或加重病情。另外,要合理饮食“养”肠胃,进补要根据身体情况合理搭配,不可盲目进补,也不可过食、暴食。

天气如坐“过山车”

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秋风渐凉,心脑血管疾病也将进入高发期。”市三院心内二科主任刘志红说,秋季昼夜温差较大,忽冷忽热的气温容易使血管收缩,而老年人由于血管老化,很容易受其影响,造成血压不稳定,高血压患者在这时血压更易升高,所以秋季防范高血压等疾病也同样重要。

刘志红建议心血管病人要坚持服药,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积极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饮食上应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可以适量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但不建议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可以练习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平和的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她特别提醒,秋季天气会越来越冷,不推荐老年人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早起外出运动,以免造成血管收缩,引发脑卒中。

“秋天多肃杀之感,易引起伤感忧郁,所以大家还要注意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过悲过怒。可以多晒太阳,这样有利于促进人体的清阳上升,从而让人情绪平和安稳。”刘志红说,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情绪一定要安和,否则很容易在这个时间段里出现健康问题。

防病于未然

当心慢病“秋后算账”

时热时凉的天气,让秋病随之而来。尤其对于本身有基础病、慢性病的人群在这一时期更要注意防范。“秋后算账”,专盯基础病、慢病人群。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患者,尤其注意呼吸系统疾病‘秋后算账’。”市二院呼吸内科主任吕侯强表示,这类人群本身呼吸道防御功能较差,更易受季节温差影响,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继而诱发肺部基础疾病,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也随之加重。所以,应注意保健,别让疾病钻了空子。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食疗,必要时进行中药和膏方调理,提高免疫力。同时,结合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提高身体抵抗力。

秋季也是胃病的多发季节,吕侯强提醒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朋友,更应格外小心,以防旧病复发。“天气转凉,寒冷性荨麻疹、干性湿疹等疾病也会频发。皮肤病患者一定要加强保湿护理,不给疾病加重和复发的机会。”吕侯强说。

编辑:史芳
责任编辑:尚燕华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