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神秘的“千乘之国”

2023-06-23 08:22:21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中山古城遗址(航拍图片)。

中小学生参观中山国都城复原景观沙盘。

参加研学的孩子展示他们的拓印作品。

在河北博物院的北门前,有一对通体黝黑、造型奇异的巨大“神兽”,只见它们似狮似虎,但却身生双翼,头部高昂,四肢有力。这是根据位于石家庄市平山县的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青铜器“错金银双翼神兽”放大制成的。虽然这对巨大的“双翼神兽”不及出土的实物精美有气势,但它们仍能勾起人们对那个神秘王国的强烈好奇心。

□记者 杨惠玲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曾活跃着一个强大、繁荣、有着灿烂文化的“中山国”。

世界上最早的碑碣石刻实物,世界上最早的有方向、有比例的铜版建筑图,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实物酒,我国首例风神飞廉形象实物,国内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铭文最长的青铜器物,国内现存最早的游戏投壶,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古老的桑封实物“山”形器——三项世界之最和四项中国之最,中山国王陵出土的大量文物,镌刻在器物上的铭文,为史籍湮没已久的中山国提供了真实的资料,引领我们走进那段遥远的历史,探访那个勇武豪侠、钟鸣鼎食的国家……

古国“沉睡”地下两千年

中山王墓的所在地,就是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乡,中山故国的都城灵寿,当年也位于此。

据介绍,中山国疆域不大人口不多,却能长期纵横捭阖于战国大国之间,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曾经如此辉煌的“千乘之国”,在1974年正式发掘之前,当地却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关于中山国的记载也仅是只言片语,其历史更显得扑朔迷离,因而中山国曾一直被称为“神秘王国”。

据史料记载,中山国原称鲜虞,后称中山,是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白狄族鲜虞部建立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河北省的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因城中有山而得名。当时诸侯争霸、群雄迭起,中山国仍能长期驰骋于大国之间,并且成为仅次于燕、赵、齐、楚、魏、韩、秦等七雄的“千乘之国”,足以证明它是战国时期七雄之外的又一强国,因此也有“战国第八雄”之称。

若不是2000多年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从地下挖出一块写有神秘文字的石头,中山古国也许仍在地下“沉睡”。

20世纪30年代,平山县三汲乡农民刘喜梅在自家地里曾挖出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奇怪的文字。又过了40年,当地农民趁着农闲时节平整农田时,到附近的一个大土丘上挖土。这座土丘曾被怀疑是一座古墓,果然,考古人员在挖开的封土下面发现了战国时期的瓦片。这是当年建造宫殿用的瓦,大家都在问:这难道是一座王陵?后来,就是那块刻着文字的石头,解开了考古学家心中的谜团,证实了中山国的存在,也“唤醒”了这个已“沉睡”2000多年的神秘王国。

那块刻着文字的石头经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研究认定是中山国的“守丘刻石”,在一面刻有两行文字、共19个字。经李学勤“破译”,这些字的大意是:为国王监管捕鱼的池囿者公乘得,看守陵墓的旧将曼,敬告后来的贤者。值得庆幸的是,“守丘刻石”有文字的一面一直埋在地下,所以它历经战火,却没有被破坏和风化,完好保存至今。

在2000多年前,两个守墓人留下的这段话语,意味着在这块石头的发现区域,是战国时期一个王家陵园的所在地。在这块石头的指引下,考古工作者才得以打开通往战国中山国的历史闸门,由此才得以发掘的古中山国都城遗址是我国现存较完整的、文化遗存极为丰富的大型战国都城遗址,它见证了中山国从复兴到鼎盛再至灭亡的全部历史。

“守丘刻石”长90厘米、宽50厘米、厚40厘米,是世界上最早的碑碣石刻实物,也是全国继石鼓文之后最早的石刻文字。同时,它还为研究中山国的城池建筑、园囿设置、官职设置以及文化发展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物和史料价值。

大量出土文物惊艳世界

战国中山王陵遗址就坐落在平山县中七汲村的村西。进入陵区,左侧封土高大的土丘是尚未发掘的哀后墓,右侧玻璃罩建筑的下面就是第五代中山国王厝的墓。

据介绍,这座陵墓在发掘之前,地面上的封土高达15米、地下深8米。考古人员将封土和填土清理以后,巨大的墓室才呈现出来。墓室的平面呈“中”字形,分椁室、东库、西库、东北库四个部分,并且有南北双向的墓道。墓室南面有一个平台,这里有两座车马坑、一座杂殉坑、一座葬船坑……

1975年至1979年,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对这里和另一座中山国第四代国王墓进行了发掘,从而打开了一个在地下封闭了2000多年的巨大艺术宝库。中山王墓中共出土19000多件精美文物,“刻铭铁足铜鼎”“夔龙纹铜方壶”“铜圆壶”三件文物被考古界称为“中山三器”。在这三件重器上,分别刻有469字、450字和204字铭文,为研究中山世系和中山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

“刻铭铁足铜鼎”又称中山王鼎,通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盖钮与腹足之间刻有铭文77行469字,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战国时期字数最多的一篇铭文。这座铜鼎以及“夔龙纹铜方壶”“铜圆壶”的铭文,让史学家大致推断出王厝及其前后的中山国诸公的在位年代。

在这两座墓中还出土了许多铜错金银器,其独特的造型、精巧的结构、精美的图纹,充分显示了中山国高度发达的手工工艺。河北博物院门前巨大的“错金银双翼神兽”原物就是其中的一件代表作品,是我国首例风神飞廉形象实物。

除此之外,“十五连盏铜灯”“银首人俑灯”等出土文物反映了中山国手工工业在铸造、冶炼及加工等方面的高超技艺。

中山国的酒自古就享有盛誉。在中山王墓内出土的大量酒器中,仍有液体保存,经过科学鉴定和有关记载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酒都是用粮食酿造的。墓中所出土的古酒,不仅是中国考古发掘中第一次发现的实物酒,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次发现这样古老的实物酒。

这些出土文物一共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四项中国之最。中山国文物曾在法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展出,并引起轰动。2009年,河北文化形象名牌揭晓,“刻铭铁足铜鼎”“虎噬鹿屏风底座”“四龙四凤铜方案”被列入河北十大文物精品。

“兆域图”规划设计陵园

在中山王墓中还出土了一件被誉为“千古第一图”的铜版金银嵌“兆域图”。这块铜版长94厘米、宽48厘米、厚1厘米,铜版背面中部有一对铺首,正面为中山王后陵园的平面设计图,该图图文用金银镶嵌。这是迄今为止世界现存最早的建筑设计平面图,它标志着远在2300多年前,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卓越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此图在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社会学、建筑学等方面都很有研究价值,在地图史上也占有很高的地位。

“兆域图”的正面用金银片条镶嵌实线构成图形,并附文字注明各部分名称、面积、间距和国王的诏命,文字和镶嵌图形的沟槽与铜版是同模铸成的。如此大面积的铜版在当时的条件下一次浇铸成功,单从技术角度考虑已绝非易事,同时铸出文字并预留出嵌图的沟槽,就更增加了它的制作难度。

据了解,根据“兆域图”铭文所记,中山王陵一号墓为中山王厝墓,东边墓为哀后墓,编号为二号墓,王墓与后墓规章为大型“中”字形墓。根据“兆域图”的规划,中山王厝墓有“夫人”墓地以及陵墓建筑等,又据铲探所知二号墓东有未及修建的“夫人”墓穴地,其北侧已埋有四座陪葬墓,而王陵区的建筑则毫无痕迹,应该是还未来得及修建。但在陵区外围的东面北面,发现了多座小型土圹竖穴墓。这些墓不论远近或随葬物品多少,其墓都是向着王厝墓的。据考证,王厝陵区建筑所以未及动工修建,很可能是与中山王厝死后不久,赵国连年发动进攻,中山国于公元前296年被灭有关。

形式丰富的文化保护内容

经过四十多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中山国逐渐撩开神秘面纱。中山古城遗址对认知战国时期的中国文明,研究古中山国的历史文化底蕴,保护、延续和发展历史文脉具有重要意义。中山古城遗址基本保存了城防体系和建筑、手工业遗址、王陵等重要建置,是中国少有的、保存完整的大型城址,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城市营建理念。

1988年,中山古城遗址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中山古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这对平山、灵寿及整个石家庄市的考古保护和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如今,中山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山国王陵陈列馆、中山国文化体验馆的建设成为中山国文化展示和保护的重要窗口和有效方式,对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山国文化,保护和利用中山国文化资源,发挥其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山国王陵陈列馆位于中山王墓南侧,展览面积3100平方米,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一层为中山国议政大殿复原场景和中山国历史文化、中山国保护与发展两个展厅。中山国议政大殿复原场景以木质方柱及斗拱形式承托顶部框架结构,大殿内陈列了中山国出土的一系列精美器物,再现了中山国至繁至盛的宏伟景象。中山国历史文化展厅以中山国历史发展为主线,通过陈列文物,辅助以中山国都城复原景观沙盘等方式,详细介绍了中山国的历史、文化、农业、经济以及战争等方面内容。中山国保护与发展展厅以中山国遗址考古发掘过程、研究成果以及遗址的未来规划为主,详细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山国遗址考古发掘的具体过程,关于中山国的考古、学术、文学艺术等研究成果,以及中山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具体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地下一层为中山国文化专题展示,包括中山国青铜文化、玉器文化、陶器文化、语言文字四大专题,这些珍贵文物和文字艺术展示了中山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面貌,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与华夏农耕文化的融合,记录了中山国华夏化的进程。

中山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总面积3338公顷,建设内容包括10个展示区、14个子项目,围绕保护、科研、教育和参观四大目标进行建设,形成集遗产保护、科学展示、考古研究、生态低碳于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位于中山王墓北侧的中山国文化体验馆,是一座以中山国文化为主题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场馆,为广大游客和学生提供了有质量、有深度、有趣味性的研学体验课程,逐渐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研学教育基地。中山国研学基地课程研发团队已研发出铜艺、陶艺、拓艺、酒艺、射艺及中山篆书法摹写、中山文化动漫体验等一系列适合青少年的研学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中山国文化实践活动,让古老的中山国艺术复活,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回归现代生活。同时,丰富的历史资料和体验项目也给广大游客带来了新奇有趣的游览感受。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