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复刊见证青年团建设历程

2023-05-08 09:59:50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中国青年》复刊创刊号扉页为毛泽东的题词: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1948年12月在平山县复刊的《中国青年》杂志创刊号。

1948年12月,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大量细致的工作,两度停刊的《中国青年》杂志在平山县复刊,为在全国范围内创建青年团从思想上作了准备。毛泽东为复刊的《中国青年》题写了刊名,并题词:“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纪建敏 李卓洁

《中国青年》杂志于1923年10月在上海创办,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的机关刊物,恽代英、萧楚女、林育南、任弼时、邓中夏等先后担任主编。杂志致力于在政治上指导青年,在生活上关心青年,是一个深受青年喜爱、充满战斗力的革命阵地。1927年,《中国青年》改名为《无产青年》和《列宁青年》秘密出版。后因红军长征,杂志被迫停刊,1939年4月在延安复刊,因纸张紧张难以发行再度停刊。西柏坡时期,《中国青年》再度复刊。

遗憾的是,虽然《中国青年》在西柏坡时期复刊,但西柏坡纪念馆自建馆以来一直没有该杂志复刊后的创刊号,直到2016年8月19日,师乃博将父亲师哲收藏的《中国青年》杂志在平山县复刊的创刊号捐赠给西柏坡纪念馆。这本杂志长17.9厘米、宽12.6厘米,全书共68页,使用较为粗糙的草纸竖版印刷。随着岁月流逝,《中国青年》复刊创刊号的封面封底均已缺失。扉页为毛泽东的题词: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底页则分上下两个板块,分别为:“本刊稿约”,规定了投稿稿件的内容、文体、字数以及邮寄地址等;“本刊预定办法”则特别说明各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预定本刊给予九五折优待。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5月,全国统一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成立,1925年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41年6月,为广泛团结抗日青年,中共中央作出决议“改变共产主义青年团为青年救国会的组织”,这些组织发动青年在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支援前线、巩固抗日根据地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青救会完成了历史使命,在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青年人需要新的组织团体,青年工作需要新的奋斗纲领,为此中共中央在1946年10月发出《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中央青委在延安冯庄、丰足火柴厂和行知中学三处建立了试点。

1947年3月,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发起重点进攻,中共中央撤离延安。3月29日,中共中央在清涧县枣林沟召开会议,作出了三委分工的决定。刘少奇率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于5月间来到西柏坡。按照中央指示,中央工委筹备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为加快建团工作的步伐,决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的同时,召开全国青年代表会议,并要求青年代表和土地会议代表一起到工委驻地报到。1947年9月6日至20日,全国青年工作会议在西柏坡召开,会期15天,研究了青年工作问题,讨论如何建团。参会代表讨论决定在全国各解放区内正式扩大建团,成立中央团校,大力培养优秀青年干部。

1948年5月,中共中央来到西柏坡,任弼时负责青年工作。为了集中力量加快建团,1948年8月将参加土改工作的中央青委书记冯文彬等人调回来筹划建团工作。任弼时指示冯文彬:一要扩大干部训练工作,开办团校;二要恢复《中国青年》杂志,复刊之前先办《青年工作通讯》;三是起草团章。开办团校和《中国青年》杂志复刊都是为筹建青年团作准备。中央团校校址选在了西柏坡附近的两河村,冯文彬担任校长。中央团校在西柏坡时期仅举办一期、10个培训班,为在全国范围内创建青年团储备了大量青年干部。

《中国青年》的复刊工作紧张有序地展开了。新华社的杨述、韦君宜被抽调负责《中国青年》的筹备编辑。杂志的刊名非常重要,编辑部的同志们想请毛泽东给题写刊名。1939年杂志在延安复刊时毛泽东即题写了刊名,但保存的木刻板已经磨损,不适合再继续使用。在西柏坡,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毛泽东夜以继日地工作,编辑部同志担心他没有时间。青委书记冯文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请毛泽东题写刊名。没想到冯文彬很快拿回了重新题写的刊名,大家非常高兴。毛泽东一共写了3个,还附了一个纸条,说选用哪一个由编辑部定。三份刊名笔体一致,只是个别笔画稍微有些不同。经过反复对比,编辑部的同志最后挑选了其中一个用作刊名。

1948年12月,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大量细致的工作,《中国青年》杂志终于重新与读者见面,为在全国范围内创建青年团从思想上作了准备。任弼时亲自审阅了《中国青年》的办刊方针,以及编辑计划和第一期的全部稿件。董必武撰写了《中国青年发刊纪念》:“现一代的中国青年是领导中国社会前进的后备军。他们不仅要负起在中国圆满实现新民主主义的责任,并要负起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责任。因此,中国现代青年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必须深刻地研究马列主义,必须专心致志地学习一种或多种的技能,以便更有效地为人民服务。”杂志不仅刊发了朱德、胡愈之、薛暮桥、温济泽、田家英等领导人和学者撰写的稿件,也收录了介绍延安、平山温塘等地青年团的组建、发展情况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原计划要发表,但因临时需要修改而抽了下来。任弼时得知后对编辑人员说:“这不行,你们向读者预告有这一篇,实际上没有,这就是对读者失信。一个刊物绝不应该这样做。”为此,编辑部特别在第一期刊物上登了一则说明原委的启事。

《中国青年》在平山县复刊后共出了三期,每期发行五万份。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立后,《中国青年》一直是团中央机关刊物。师哲收藏的这本《中国青年》复刊创刊号成为青年团建设的一个历史见证。

(本文作者为西柏坡纪念馆工作人员)

记者 杨惠玲 编辑整理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