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村”里故事多——讲故事成就非遗村

2023-03-10 00:00:00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耿村民间故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才才(右一)正在给大家讲故事。

藁城区耿村是一个有着“中国故事第一村”美誉的村庄,那里土生土长的民间故事家讲述的故事如河水般流淌,成为一个“民间奇观”。村里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下至十来岁的孩童,都能讲上几段民间故事。2006年,耿村民间故事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耿村也因此而享誉世界。

□记者 杨惠玲

位于石家庄市东南45公里的耿村,隶属于藁城区常安镇。村口矗立着一座高大的仿古牌坊,上面“中国故事第一村”几个字立刻让这个不起眼的平原小村变得与众不同。

耿村有“故事家”100多人,会讲故事的200多人,他们可以讲述4000多个故事,因此耿村也被称为“故事窝”“笑话村”,被专家誉为“华北平原民间艺术一枝花”。

悠久历史造就“故事村”

据藁城地名志记载,在战国时期,耿村是中山国属地。元末明初,明太祖朱元璋的义父耿再辰在这里同元军激战,战败自刎后被封王并葬于此。朝廷于是派藁城县靳氏七人前来看坟守墓,渐渐形成了村落。村子最初叫作“看坟庄”,后来人们觉得这个名字十分不雅,遂改称“耿村”,以靳姓居多。

自古以来,耿村就处于山西阳泉到山东德州之间的交通要道上,所以这里的农历一、六日集市一直十分繁华。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庙会,吸引着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和各方客商。许多民俗节目也都来沿街表演,唱大戏的、说书的更是不可缺少。据考证,20世纪40年代,村中仅有400余人,却有大小店铺、作坊100余家,庙会期间的临时摊点更是不可胜数,于是耿村便有了“小村大集”“一京二卫三耿村”“北有京津南有耿村”之美誉。

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不仅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用品,也将他们听到的故事、歌谣留在这里。而耿村人外出经商、游历后,也将天南地北的故事、传说带了回来。久而久之,耿村不但成为一个商品的集散地,同时也集纳了众多的民间文学。所以,经商、讲故事成为这个村落的两大风俗。

据专家考证,耿村故事世代口头传承,已有600多年的流传历史。

这片沃土盛产“故事家”

现有300余户、1200多人的耿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故事王国”。村里会讲故事的有200多人,能讲50个以上故事的“故事家”有100多人,他们现在讲的故事有4000多个,可以说是“张口就来”。

藁城区耿村民间故事演讲协会会长靳春利介绍,20世纪80年代,爱好文学的他发现,耿村故事不仅包罗万象,从开天辟地的神话、风物传说,到各朝各代的人物和史实传说,再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时代的新生活、新人物,而且地域范围涵盖20多个省(区)市、170多个县(市),“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历史的长链,几乎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国历朝历代的野史。”1986年春,靳春利听说县文联正在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想到自己身边有那么多会讲故事的人、流传着那么多民间故事,便向县文化馆报告了这一信息,随即引起了高度关注。

1987年,时任石家庄地区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办公室主任的袁学骏来到耿村,他慧眼识珠,发现“耿村故事是一座蕴藏不可估量、需要深挖的民间文化富矿”,具有极高的挖掘、搜集和整理价值。在国家有关部门的主持下,1987年,一支由国家、省、地、县专家学者组建的普查队伍进驻耿村,开展了民间故事的普查工作。到2015年,在耿村先后进行了12次大规模的普查,被专家称为“耿村文化工程”。

专家们在普查中发现,按照国际上对民间故事家的划分方法,这里聚集了77位大中型民间故事家。此外,这里还有不少“故事家庭”,如王玉田一家三代;“故事夫妻”,如张才才、侯果果夫妇;“故事父子”,如靳建民、靳清华父子;“故事兄弟”,如张才才、张才长哥俩;“故事母子”,如张书娥、王连锁母子,等等。其中,大故事家靳正新因为可以讲述830多个故事,于1998年荣获“中国十大民间故事讲述家”的荣誉称号。

民间故事的多样传承

走进耿村,故事一条街两侧墙壁上描绘的图画故事分外抢眼,“两袖清风”“寸草春晖”“负荆请罪”……一个个熟悉或不熟悉的故事相伴着一路走来。

在靳春利的引领下,我们走进耿村小学。“学校的老师们自发编写了校本教材《耿村故事》,每周专门安排两节故事课,还经常邀请故事家们来给孩子们上课。我们耿村民间故事的传承需要更多的后备力量。”

“我们已经整理出大小故事7000余篇、7000多万字,关于耿村民间故事的内部和公开发行的专著有20部,共计1000多万字。”靳春利介绍,其中,1990年精选出版了93位故事家的作品《耿村故事百家》一部;1999年8月出版了455万字的《耿村民间文化大观》,“这部书不仅是耿村民间故事、歌谣、谚语及其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还是一部对开发民间文化宝库具有典范意义的扛鼎之作。”2006年,共6部、约200万字的《耿村一千零一夜》出版发行,书中收入耿村村民110余人讲述的神话、传说、故事作品1100余篇,其中既有传统的民间口头故事,又有世纪之初产生的当代人物的笑话和新幻想故事,可谓耿村民间故事的一次集中展示,因此被誉为“中国版的《一千零一夜》”。2018年,《耿村民间故事选》(上下册)出版发行,该书选入各种故事333篇、40余万字,耿村人通过口头文学的方式,阐释了中国民间最质朴的价值观和人生道理。

耿村民间故事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宗教学、哲学和文学等各个方面,艺术地叙述了部分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一个只有一千多人的小村子里发掘出如此丰硕的成果,堪称民间文学的奇迹。因而,名扬海外的耿村民间故事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团体前来进行民间文化的考察与交流。

1995年,耿村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故事之乡”;2006年5月,耿村民间故事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耿村故事家靳景祥、靳正新、张才才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靳春利说,政府有关部门非常重视耿村民间故事的发展,村庄的升级改造让古老的民间故事融入现代社会。“如今,新媒体的兴起也让耿村民间故事有了更多、更好的传承方式。”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