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

2023-02-17 08:38:09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教务处印制的《<共产党人>发刊词》。

1939年创刊于延安的党内理论月刊《共产党人》以其鲜明的名称、独特的定位、明确的主旨发挥了重要的理论宣传作用,被毛泽东称为“专门的党报”。在毛泽东撰写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不仅指出了创办《共产党人》的宗旨,同时总结了中国共产党18年来的主要经验,并进一步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共产党人>发刊词》成为党的建设的经典文献。

□卢润彩 周艳芝

在位于石家庄市平山县的西柏坡纪念馆,馆藏文物中有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共产党人>发刊词》。这是一本用黄色草纸印制而成的小册子,长18厘米、宽13厘米。封面字体是红色的,正中间竖向排列的“共产党人发刊词”十分醒目,封面右上方印有“毛泽东 著”,左下方则是印制单位——“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教务处印”。在封面的右下方,还有两行工整俊逸的钢笔字——“李一之 1949年5月15日”。翻开封面,扉页只有竖排的“共产党人发刊词”几个黑色印刷文字,内文文字排版由右向左竖向排列,共计18页。

这本珍贵的《<共产党人>发刊词》是由李世桐捐赠给西柏坡纪念馆的。李世桐,1922年9月出生,江苏南京人。1945年8月,在天津读书的李世桐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暴露身份,经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安排,1947年李世桐离开国统区天津,来到位于河北省河间县的华北局城工部,后来到华北联合大学读书,毕业后先后到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华北局党校、华北人民革命大学、中央统战部工作,1982年离休。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成立华北解放区,同时成立了中共中央华北局,刘少奇兼任华北局第一书记。6月,受中共中央委托,华北局在平山县高村成立了华北局党校。华北局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澜涛兼任华北局党校校长。

李世桐原来在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做秘书工作,华北局成立后,她随机关从阜平移驻平山,被安排到华北局党校校务处工作。校务处处长李一之是河北唐县人,1918年出生,在保定六中毕业后回家乡参加抗日游击斗争,后来到晋察冀中央局担任刘澜涛同志的秘书。两人在阜平时就已经相识,现在同在华北局党校校务处,工作中两人接触更多了,渐渐互生好感,逐步形成了恋爱关系。在同事们的撮合下,1948年冬天,李一之和李世桐在华北局党校驻地平山高村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副校长赵振声为他们做证婚人。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后,华北局党校迁往北平。李一之、李世桐夫妇随之迁到北平。2月,华北局党校改名为“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校的校址位于北京海淀区西苑,原来是国民党青年军的兵营,校长由华北局副书记刘澜涛兼任,胡锡奎任副校长、聂真任教育长,下设教务处、政治处、校务处和校部办公室。李世桐的丈夫李一之仍然担任校务处处长。

《刘澜涛生平纪事》中记载:“干部还是不足。新解放的城市中却有大量失学、失业青年和贫苦知识分子,他们向往革命或希望找到职业,愿意在人民的天下参加工作。”因此当时报考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的人员十分踊跃,经过考试,先后入学者达到12000余人。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教育方针上,学校提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中心,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把学校作为‘思想战场’和‘政治工场’,系统地进行马列主义最基本的理论与思想教育”。

李一之所在的校务处主要职责是保障全校师生的物资供应。学校诞生在刚刚解放的北平,新秩序尚未建立完善,招生规模却空前迅速扩大,给物资保障工作增添了巨大的压力。为了保障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良好运转,李一之带领校务处的人员不等不靠,积极想办法谋出路,发动人员种植粮食和蔬菜,饲养猪、牛、羊等畜类,还开设卫生所、理发店、托儿所、校办工厂等等,使学校的物资供应状况不断好转。

正当李一之和李世桐全心投入工作的时候,不幸却不期而至。从1950年春天开始,李一之不断发热头痛、周身疲倦,但他仍坚持工作。到了8月份,头疼加剧、视力减退,李一之无法再坚持工作。10月,他的病情再次加重,只得住院治疗,被诊断为脑膜炎。李一之希望病好以后加倍努力为党为人民服务,来报答领导和同志们的热情关怀。然而,李一之由于脑膜炎合并脑炎,最终医治无效去世,年仅33岁。

李世桐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发现了这本印制于1949年5月的《<共产党人>发刊词》。华北人民革命大学作为学习马列主义、改造旧思想的革命熔炉,这篇党的经典文献是必学的重要学习材料。李一之在校务处工作虽然非常繁忙,但是他仍然坚持阅读学习,还用钢笔在封面郑重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学习时间。

党内理论月刊《共产党人》于1939年10月在延安创刊,总编辑张闻天,李维汉担任编辑主任。该刊主要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发行,也秘密传播到国民党统治区的共产党组织。《共产党人》以其鲜明的名称、独特的定位、明确的主旨发挥了重要的理论宣传作用,被毛泽东称为“专门的党报”。

毛泽东专门为《共产党人》创刊号撰写了《发刊词》。毛泽东首先指出了创办《共产党人》的宗旨:“为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刊物是必要的。”特别是“在当前的时机中,这种必要性更加明显。当前时机中的特点,一方面,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投降危险、分裂危险和倒退危险日益发展着;又一方面,是我们党已经走出了狭隘的圈子,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而党的任务是动员群众克服投降危险、分裂危险和倒退危险,并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损失。在这种时机,这样一个党内刊物的出版,实在是十分必要的了。”

在文中,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18年来的主要经验,提出了民主革命中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毛泽东在文章中写道:“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同时进一步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在这“三大法宝”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在文章的最后,毛泽东还强调指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理解,集中十八年的经验和当前的新鲜经验传达到全党,使党铁一样地巩固起来,而避免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这就是我们的任务。”

《<共产党人>发刊词》是党的建设的经典文献,毛泽东在文章中的重要观点不仅适应了当时的时代需要,给予中国革命以重要的指导,而且文章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基本原理,在今天依然有着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同样也是这件文物的价值所在。

本报记者 杨惠玲 编辑整理

(本文作者为西柏坡纪念馆工作人员) 

编辑:刘晓婷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