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庄武狮 闹春送福

2023-02-08 16:46:00 来源:石家庄日报

字号
  • 超大
  • 标准

在何庄村的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凸显武狮特色的文化墙。 (资料图片)

何庄武狮传承人苏庆利将这一省级非遗项目带到了全国各地,使何庄武狮走向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春节期间,赵县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在1月29日举行的赵县第二十九届“鸣鼓节”的开幕式上,全县8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团队披挂上阵。其中,何庄武狮的表演最为热闹。“走梅花桩”“狮子望月”等表演引得现场观众叫好不断。何庄武狮是赵县北王里镇何庄村的一种武术带舞狮的独特民间艺术。全村上至古稀老者、下至垂髫孩童,都能娴熟地表演一套武狮的绝活儿。2012年,何庄武狮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报记者 杨惠玲

何庄村是赵县城西一个极其寻常的小村,躲在地图上一个偏僻的角落里。老百姓春播夏管秋收冬藏,日子过得平平常常。倘若没有村里那一大群耍狮子的人,他们的“武狮”没有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样一个村子或许还依旧默默无闻,我们便不知道这历史悠久的“武狮”,也不知道现今它又是那样的红火热闹。

循着“咚咚锵锵”的锣鼓声,我们来到了赵县何庄村。

武狮表演添喜庆

苏新社是何庄村新社武狮团的团长,他经常带着武狮团队员进行排练。

武狮团的锣鼓在一旁卖力地敲打着,伴着武狮的节奏,时缓时急。场上耍狮子的艺人,一会儿“走梅花桩”,一会儿来一个“狮子望月”“穿裆过桥”,一会儿又“跳八字”,跳、转、腾、扑……一个个动作展现出狮子的威猛剽悍。而搔痒、舔毛、打滚、抖毛、弓腰、啃爪、掏耳朵、打舒展等细小的动作,把狮子期待时的“盼”、高兴时的“欢”、搜寻时的“找”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新社说,因为场地小,今天上场的仅有两只狮子。除了武狮表演,他的团队里还保留着一些传统武术节目,“像滚钢叉和舞流星,这些传统技艺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新社武狮团的武术滚钢叉以表演惊险著称。只见队员将钢叉靠在臂膀上,轻轻一抖,那钢叉便乖巧地缠上手臂,先是从左臂滚向右臂,再由右臂滚向左臂,钢叉稳住后,只见他一切掌一撑臂,那钢叉又顺势滚上他的脊背,犹如灵蛇。滚动钢叉,钢叉上的两个铁圈随着转动发出“哗啦啦”的声响。随即,钢叉又被抛入空中,“哗啦啦”的声音便在空中响起,荡人心魄,接着又稳稳地落在身体上随之滚动。

20世纪80年代初,出身于武术世家的苏新社,把握市场机遇,与本村东少林会的苏江海、王占英、徐红叶等人组建了第一个股份制的、有演出收入的“武狮团”,这个团队打入市场以后,演出效益非常看好。随之,村民苏庆利等人又组建起了一个武狮团,这就形成了何庄武狮“百花齐放”的局面。他们有合作有竞争,“你方唱罢我登场”,将何庄村的狮子耍得风生水起,声名远播。正是因为有了老苏和小苏两支武狮团的竞争,何庄武狮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武术舞狮巧融合

农闲时节,苏新社就领着武狮团的一班人在自家的院子里操练,一招一式用心地去教年轻的武狮员。小伙子们在他手把手地教练下,爬上两张桌子摞起来的高台,在上面“走梅花桩”“狮子望月”,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他们一会儿爬上去练习动作,一会儿再双双纵身跃下……一个动作不知要重复多少遍,训练起来非常刻苦。

“老一辈给我们留下的这些传统民间技艺,我们不能丢,得让它传承下去。”从苏新社嘴里,我们了解到了何庄武狮的传承发展。苏新社介绍,相传早年间嵩山少林寺失火,寺院毁于一旦,僧人们难以维持生活,便各自逃生。有两名少林武僧化缘来到何庄村,受到热情好客的何庄人的礼遇。两名武僧为了回报村民,便将少林武功中的大洪拳和小洪拳传授给东西两家的男子。“村里的年轻人爱凑伙,每到晚上或农闲时节,也都跟武僧习武。”自此,村里武风日盛,还形成了东西两个少林分会。此后,少林会的年轻人,凭借着过硬的武术功底,很快又把舞狮也练成了,形成了何庄村独特的武术带舞狮的风格,一直传承到现在。

相传,民间狮舞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后来在狮舞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在石家庄地区比较活跃的赵县“何庄武狮”就属于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所以何庄人称他们的狮舞为“武狮”。何庄武狮源于明末清初,将少林武功与舞狮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它的表演分群体表演和分组表演两种形式,大狮子由两个人共用一张狮子皮完成,小狮子由一个人完成,领狮者则手拿绣球,统领着整个表演的全局。

正因为何庄武狮在民间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苏新社的武狮团火得很。虽然很忙,但苏新社还是闲不住。他希望办一个培训班教村里的年轻人练习,再把祖辈口传的拳论和狮谱整理出来。“这样,老辈人留下的东西才不至于失传……”

民间技艺得传承

苏庆利是何庄村另一支武狮团的团长,别看他身材瘦小,但有一身的武艺。每天清晨,他都会穿好练功服,到村东口的一块土台上打上几套拳。只见他气沉丹田做了个启式,接下来“骑马蹲裆”“金鸡独立”“仙鹤展翅”“黑虎掏心”“回头望月”……一连串的拳式,步稳势烈,刚劲有力,一套拳下来,脸上已经是汗津津的了。

苏庆利自幼就跟着本村的徐书民、王占英学拳脚,他练的是传统的“大洪拳”,从他的拳路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何庄武狮的影子。难怪“何庄武狮”四个字中的“武”字不是舞蹈的“舞”而是武术的“武”,原来他们将舞狮的技巧动作与传统武术的动作进行了完美结合。这种武术带舞狮的风格,体现了何庄民间艺人非凡的创造力,应该说是富裕起来的新型农民对民间艺术的一大贡献。

苏庆利带领的武狮团队,只要不忙,大家总要聚在一起练练功夫,排练一些新的动作。

虽然不是舞台上的正式演出,武狮团的小伙子们依然舞动得十分到位。他们或群狮齐舞,气势恢宏壮观;或三两戏耍,妙趣横生……“咚咚锵锵”的锣鼓伴奏是武狮的灵魂,它和舞绣球的耍狮人相配合,指挥着武狮者的节奏和动作的难易。

与苏新社的武狮团在家门口演出的形式不同,苏庆利已经把他的武狮队伍带到了全国的大中城市,使何庄武狮走向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石家庄、衡水、天津、威海、兰州……全国许多城市都留下了何庄武狮欢快、热烈的身影。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