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中的红色记忆(上)

2023-01-08 09:07:44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徐灵所作“新年娱乐”升平舞版画(王律收藏1942年西战团《战地木刻》)。

□王律

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盛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在欢度春节的日子里,形成了丰富多彩、热烈隆重的节庆习俗。在英雄的燕赵大地上,历史的车轮行进到革命斗争岁月时,广大军民又利用古老的春节欢庆仪式,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祝贺胜利、宣传革命的崭新民俗活动,起到了发动群众、鼓舞斗志的重要作用,发挥了传统节庆文化寓教于乐、古为今用的独特作用。

《战地木刻》中的“新年娱乐”民间歌舞

笔者多年来专注解放区文艺史料的搜集研究,在十多年前寻访到一本《战地木刻》,可谓如获至宝。此书是1942年,晋察冀边区西北战地服务团在灵寿县油盆村出版的,也是目前所见到的解放区最早的抗战木刻集。从这本版画集的风格来看,无疑是上世纪40年代的抗战木刻精品。作品的画风很淳朴,不带有任何矫饰色彩,作品的场景都来源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这是后人模仿不来的。现存的那个年代的木刻集极少,画集里的作品基本上也都是第一次被发现,在解放后出版的版画书籍里很少见。因此,美术界专家认为,这部《战地木刻》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填补了河北革命美术史、边区出版史上的一段空白。

《战地木刻》共收入晋察冀边区木刻版画20幅,作品简洁而流畅的线条,夸张而协调的造型,传统与现代在这本木刻版画上完美融合在一起,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里面收录了古塞、徐灵、李劫夫、李又人、吴坚等西战团艺术家的作品,均是黑白色的木刻版画,其中都是解放区人民的生活、生产以及抗战的场景。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在偏僻的太行山区,出版这么精美的木刻集,的确是今天无法想象的。

西战团的著名画家徐灵是解放区创作数量较多、影响较大、成绩较突出的美术家之一。虽然他毕业于北平艺专,主要学习的是西洋美术,但是与所谓科班出身的学生不一样,他非常关注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在晋察冀边区,徐灵最早开始借鉴民间木版年画手法刻制门神,吸收民间年画“天官赐福”的形式,刻了装饰性强的《抗日光荣》和《立功报喜》等作品。

笔者在《战地木刻》中找到了一幅最具春节民间艺术风貌的作品,就是徐灵创作的《新年娱乐》黑白版画。它表现的是解放区军民庆祝农历新年,表演“打倒日本升平舞”的情景。画面上群众手执镰刀、斧头和红缨枪等各种道具,载歌载舞,唱着胜利的曲调,扭起欢快的秧歌,富有强烈的动感,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在演出队伍的后面,还有专门伴奏的乐手,他们敲锣打鼓,喜气洋洋。此画中,扮演日本鬼子的演员面对拿枪的儿童团员,举手作投降的姿势,戴着礼帽的汉奸跪在地上一脸惊恐的样子,看后真让人感到大快人心,充分表现了根据地人民欢庆春节、军民团结一心争取胜利的革命豪情。

老作家难忘石家庄解放后第一个春节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了,身处水深火热中的市民盼到了光明。再过两个多月就过春节了,市民渴望过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喜人的是,春节前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使人们心花怒放:朱德总司令视察炼焦厂、大兴纱厂,他向职工拜早年!《新石门日报》更名为《石家庄日报》,国民党军在市区修建的碉堡、暗堡、伏堡、环城铁路已拆除……石家庄民众要高高兴兴迎新春。

已故市文联老作家赵定平是笔者的忘年交,他生前经常讲起石家庄休门老百姓喜迎解放后第一个春节的欢庆场面。年前他家住到了解放军连部,家里的院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水缸也挑满了水。连部文书写得一手好字,赵定平的爷爷请他写春联,只见他写道:“迎新春,辞去旧岁”“盼解放,迎来新生”,横批是“辞旧迎新”。爷爷捋着胡子笑道:“好,说到俺心里去了!”

当时还是十几岁孩子的赵定平跑到街上,看到街上挂满了吊挂,上面都是新词:“天亮了”“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欢庆石家庄解放”等。对联也是新词:“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普天同庆迎胜利,万民欢呼庆新生”。不由得使他想起旧社会的对联:“苦脸度日月,泪水到明天”,还有“一天复一天,天天难过;一年又一年,年年受苦”,横批是“又是一年”,读来令人心酸。

初夕之夜,赵定平穿上母亲赶做的新棉衣,吃完饺子,望着爷爷的笑脸,好不惬意。凌晨,他就被爆竹声惊醒,同大人们去拜年,回到家时,见连长、指导员正给爷爷、奶奶拜年,他们行的是军礼。爷爷感慨地说:“这辈子给我拜年的人数不清,当兵的给我拜年还是头一回!”

听说市民政馆在大年期间举办“石家庄解放的伟大胜利”展览,赵定平和爸爸一块儿去参观。只见在中山路北一幢房子里(原东购处)挂满了照片、漫画、图表、连环画,内容是宣传解放石家庄的胜利战果,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罪行,同时还介绍了老根据地人民翻身后的幸福生活。从人们的脸上、眼神里看到共产党的政策在人们心中春风化雨。午饭刚吃完,便听到街上锣鼓喧天,赵定平拉着奶奶去看热闹。“咚咚,嚓咚嚓!”老区宣传队来了,被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挤进去看,只见节目一个接着一个,扭秧歌、拉洋片、活报剧,还有《王大娘赶集》《清风店打胜仗》《哭和笑》等小戏,以及独唱、小合唱、对唱等节目,赢得一阵喝彩声,笑声荡漾在城市上空。

看着看着,解放军秧歌队来了。他们扭的是陕北大秧歌,有趣的是他们扮成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头面人物,被解放军用绳子牵着,那狼狈相让人可憎。赵定平在歌舞的队伍中认出了在家里住过的马指导员,他也同大家一起扭秧歌呢。奶奶说:“看人家解放军……像亲兄弟一样。”接着,学校的腰鼓队、农民的大鼓队、商户的高跷队,还有居民组成的霸王鞭队,一拨接着一拨,目不暇接。大家挥舞着金鱼鼓棒,用力击打着鼓面,挥汗如雨,好像要把这一生的喜悦倾泻在这鼓声之中。

文艺战士把石家庄战鼓推向世界舞台

1947年,华北联大文艺学院转移到冀中束鹿(今辛集市)以后的第一个春节,组织青年秧歌队在无极、藁城一带演出时,看到村村有戏台,几乎每个台上都放着四人合敲的大鼓和许多副大钹。大鼓一敲,鼓手们纷纷跑来集合。随着大鼓敲击指挥,演员们就进行铙钹舞蹈,几人、几十人,队形变化自然,成双成对,舞姿矫健。那锃亮的铙钹上下翻飞,节奏铿锵,气势磅礴。它健康、剽悍、粗犷、勇猛,有战斗气氛,震撼人心。

这就是流行冀中的民间战鼓艺术。文工团的胡沙等艺术家看过演出后很激动,立即找到传授“战鼓”的民间艺人王毅,邀请他去联大戏剧系教“战鼓”。回校后,文工团的同学向他学习了一段,基本上掌握了“缠头、绕腿、凤凰展翅、金鸡独立”等动作及舞钹的要领和套数。在纪念“五四”青年节晚会上首场演出,果然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1948年,华北联大到正定之后,与北方大学合并组建了华北大学,文工团员们更是吸收借鉴了石家庄正定常山战鼓的艺术营养,使战鼓表演更加富有震撼人心的巨大魅力。

1949年夏,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匈牙利布达佩斯隆重举行,成为全世界民主青年欢聚的盛大节日。华北大学文工团歌舞队被选派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作为中国新青年的代表演出解放区战鼓。战鼓队的队员们说:“真没有想到,我们能有一天把民间战鼓演到国外,而且是在新中国开国前夕展现在全世界青年的节日的盛会上。”当中国青年演员边歌边舞,鼓镲齐鸣,游行在布达佩斯大街上时,两旁男女老少热烈鼓掌,表演受到极大称赞。由世界青联主席为战鼓队颁发匈牙利布达佩斯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集体一等奖奖状,他大声欢呼:“感谢中国青年的杰出表演,为伟大的新中国欢呼,古老中国的新青年万岁!”

解放后首个春节“让全市人民喝上酒”

在石家庄酒厂建厂初期的档案中,笔者找到了两张发黄的营业证:准予“在四区大经街五十八号开设第四制酒厂经营酒业”,还有一张是第五酒厂的营业证,收执人都是程云山。二十年前,笔者几经周折,终于在保定找到了这位写下酒厂第一页光辉历史的创业者。程老当时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他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就是在市政府开会,柯庆施市长当着他们的面下令“春节前无论如何要让全市人民喝上酒,过个好年”。

1948年初,华北第一个“公营酿酒厂”在石家庄成立。当年的家底儿就是上级拨给的六匹退役骡子和三万斤红粮,只能把市面上的几个大一点儿的烧锅(酒作坊)合并到一起,用接收的旧设备开始酿酒。“石家庄公营酿酒厂”就这样成立了,下设五个白酒厂和露酒厂、制曲厂、电磨厂,当时号称石家庄的八大国营企业之一。

新中国成立前夕,石家庄酒厂的许多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被抽调筹建北京酿酒总厂(即现在的红星酿酒集团),除了送去宝贵的经验和技术,连石家庄酒厂最早使用的“红星”牌商标也被带到了北京。“红星酒”于是成了新中国的献礼酒。八月制曲,“十一”前出酒,开国大典用的就是源自石家庄的美酒,“红星”便从开国第一宴上红遍全中国。

两次解放之间城市春节舞狮悲喜剧

2014年春节前,笔者应邀到天津举办纪念三大战役胜利65周年文献收藏展,在整理藏品的时候,意外发现在一张解放区出版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则题为《“狮子会”复活了》的报道。这篇尘封了几十年有关舞狮的文章,又讲述了怎样一段悲欢离合的往事呢?

1946年正月,张家口市民划着旱船、扭着秧歌、踩着高跷,热热闹闹庆祝农历新年。平绥铁路局张家口检车段员工们组织了狮子会,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做出了两个栩栩如生的大狮子,在街头尽情翻滚舞动着,给节日增添了一份喜庆。人们纷纷拿出香烟、茶水、糕点慰劳他们,记者们照相机的镜头,也为“狮子”留下了纪念。

就在那年十月间,国民党军队驻扎到了张家口,伪一区一位姓熊的区长听说这里有狮子会,觉得这是个拍马屁的机会。1947年春节,他三番五次地叫狮子会去给他们长官拜年。狮子会的会员们勉强出了场,没想到,狮子没舞成,反而出了大事儿。大概是由于吸烟不慎,“狮子”在长官部门前着了火,四五个人中,有的头发、眉毛被烧光,有的甚至被烧伤。这可惹了祸,狮子会被扣上冒犯长官的帽子,国民党伪工会以奸匪嫌疑的罪名,把狮子会里的十几个人开除了。一个姓马的工人在敌人特务机关里被扣押了11个月,受尽皮鞭拷打。在平绥路做工36年的周雪台,被逼得卖豆腐;有的工人没法生活,只得流浪外乡。直到1948年12月张家口解放,张家口检车段狮子会的这几位工人才又见到了亲人!

这年春节前,工人们张罗着把狮子会又组织了起来,大家推选了德高望重的老工人周雪台当领头人。做“狮子”需要不少钱,铁路司令部和总工会补助了他们一千一百元,工人们就自己凑了一千七百元,失业工人也送些布料绸子来帮忙。大家连夜扎狮头、劈麻染色,忙得饭也忘了吃,有些家属也参加缝旗。只五天工夫,两个“狮子”制作便告成功。

1949年春节,张家口的街上热闹非凡,一绿一黄两个“狮子”,尽情地跳跃着。市民们又惊又喜:“我们的狮子活了!”舞狮虽小,但它见证了张家口工人翻身得解放的喜悦! 

编辑:刘晓婷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