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千年古刹 美哉壁画瑰宝——探访我市国保文物单位毗卢寺

2022-11-09 00:00:00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毗卢殿。本报记者 张晓峰 摄

毗卢寺壁画局部。(毗卢寺博物院供图)

□记者 刘 真

石家庄市西北区域,有一座千年古刹,在城市喧嚣中独守一份静谧。这里就是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的毗卢寺。它以精美绝伦的壁画、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在宁静之中,守护着穿越时空的脱俗与震撼之美。

毗卢寺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上京村东,距市区只有10分钟车程,因寺内主殿供奉毗卢遮那佛而得名。据《方舆汇编》和寺内现存碑碣等史料记载,毗卢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距今已有1200余年。自唐以降,宋、元、明各朝均曾重修毗卢寺,《真定府志》对此亦有记载。据考证,毗卢寺盛极时规制极大,到明代中期寺内有山门、释迦殿、钟楼、鼓楼、毗卢殿、天王殿、伽蓝堂、祖师堂、僧舍等主要建筑。但自清中期后,寺庙历经天灾人祸,年久失修;又遭20世纪上半叶连年战火劫难,使庙宇房屋毁坏严重,现毗卢寺占地面积20多亩地,其释迦殿与毗卢殿为明代以前遗存之古建筑。

在毗卢寺的释迦殿与毗卢殿内,保存有250余平方米的明代壁画,其中毗卢殿内122组题记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水陆壁画为传世瑰宝,与甘肃敦煌、北京法海寺、山西永乐宫壁画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壁画”。

进入山门首先看到的就是被称为前殿的释迦殿。释迦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殿中供奉的释迦牟尼像为明代彩塑艺术珍品,而在佛像后还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座倒坐菩萨像,塑像均头戴珠冠,身披彩衣。释迦殿内壁画为佛教经变图,因自然、人为等原因部分壁画、内容已不完整。

穿过释迦殿便来到俗称后殿的毗卢殿。毗卢殿结构造型奇特,殿前保存有明、清时期重修石碑,毗卢殿俗称“五花八角殿”,大殿建于高1米的月台上,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后出抱厦,俯瞰平面呈十字形,构造精巧别致。

毗卢殿因其殿内水陆道场壁画而闻名海内。该殿壁画是独具特色的汉地佛教水陆壁画,共有148平方米,绘有122组,508位人物,内容涉及菩萨天王、罗汉金刚、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各路神仙、忠臣良将、市井生活……可谓是包罗万象、气势磅礴。这些壁画全部为工笔重彩,并采用沥粉贴金的技法。画师先工笔勾勒线条,再填入矿物质颜色,最后配以大量的沥粉贴金,从而形成了极强的立体感和色彩冲击力。

壁画中五百多位人物虽数量庞大,但每个人物都精心勾勒,无不比例精准,造型细腻,画像举手投足栩栩如生。122组壁画层次分明,每组均有题名,又以云气相隔相连,壁画中人物虽密集,整体却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各组人物刻画得独具神韵,相互间亦顾盼生情,金碧辉煌的壁画,令观者恍如置身天上人间。

毗卢殿内壁画集儒、释、道三教合流,其内容不仅包含了佛教、道教的天神地祗和儒家的古圣先贤,还有很大部分是反映社会生活和寻常市井人物的风俗画。如“往古九流百家一切街市”一组壁画中,肩挑扁担、手摇拨浪鼓的货郎面含微笑,双唇微张,一声叫卖的吆喝仿佛就要透壁而出。在货郎身后,一盲人卜者手持竹杖,正在焦急地招揽求卦者。这组绘画充满浓郁的世俗气息,是当时市井风情的生动写照。

毗卢殿壁画,将人物线条绘画技法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游丝描、兰叶描、铁丝描等笔法运用自如,变化多样。历史中记载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等神技,在毗卢殿壁画中都能寻觅其光彩,人物的衣褶、裙摆行云流水,毛发、胡须灵动传神。而综观整幅壁画,它不仅是我国美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宝,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宗教融合,以及古代社会风俗的宝贵资料。

一座千年古刹,以其精湛恢弘的壁画,折服了无数慕名而来的后人。深秋时节造访掩映在林荫深处的毗卢寺,院内的银杏树罩上一片金黄,古柏投下清幽斑驳的树影,一同沐浴秋日的静谧光阴。在院中举目而望,青瓦幽深,红墙肃穆;且听风吟,殿下的风铃似在诉说穿越时空的沉思,在院中和着风声悠悠作响。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