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中存珍品 阡陌间观大唐——访国保单位井陉矿区天护陀罗尼经幢
2022-10-31 00:00:00 来源:石家庄日报
- 超大
- 大
- 标准
- 小
本报记者 刘迪
在井陉矿区的天户村,有一座隐藏于田野阡陌中的寺庙,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西明寺”。此“西明寺”并非位于长安城的那座名声斐然的寺院,但这里亦藏有珍宝,那就是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天护陀罗尼经幢,它是目前国内现存最早且保存较完整的经幢。
秋高气爽,我们去探访天护陀罗尼经幢。碧蓝的天空、金色的树林、清澈的绵河……一路上,入目皆是美景。美景中,时光总是短暂。没多久,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斑驳的红门被轻轻推开,如同打开了时空隧道。西明寺规模不大,漫步其中,还会发现散落于草丛的石碑和其他残件。寺中竖立着一通经拼接后的明万历年间古碑,细看碑文,“真定府井陉县天护村西明寺”字样清晰可见,有学者分析,这便是“西明寺”名字的由来。据明万历二十五年的重修碑记载,寺内曾有“金佛一尊、铜佛一十五尊”,但由于战乱,金佛早已不知去向,部分铜佛被上缴。
继续向西明寺深处走去,便看见了隐藏于此的天护陀罗尼经幢。以蓝天为背景,这座建于唐代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的经幢“站”得笔直,似乎正静静地看着世事沧桑。细细欣赏,天护陀罗尼经幢为石质、呈八面棱形,通高4.89米。一至四层为基座部分,其中在第二层仅有15厘米的座壁上,雕有坐姿不同的人面佛像。第五层之八面棱柱体是经幢的主体部分,高1.37米,上额楷书“为国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字样,挺秀的字体、刚劲的笔力,哪怕不懂书法的人也会叹为观止。随后,自左至右刻有“陀罗尼经序”“陀罗尼经文”,经文碑刻书体为楷书中锋运笔,又糅合了魏书的方笔雄健的特点,起笔多方,弯笔圆润,丰满刚劲,通篇书法呈现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书法界,许多书法家认为,天护陀罗尼经幢的碑刻经文书法堪称一绝,属于初唐书法艺术的珍品。
第六至十二层为经幢的第三部分,第六层为圆盘状伞形;吸引人目光的非第八层莫属,雕刻的龙、虎、狮、象等八种祥兽栩栩如生,令人感叹于当时工匠的精湛技艺。仰莲之上为第十二层——八面立佛石造像,这也是经幢中艺术价值较高的部分。
天护陀罗尼经幢整体设计奇特,结构严谨,造型美观,雕刻技艺精湛,充分体现了唐代高超的造型艺术和石刻成就,也是研究井陉乃至石家庄历史文化的实证资料。再次回眸,围绕经幢的铁栅栏上,结满了一串串小葫芦,清脆的绿葫芦焕发着勃勃生机。与之对比,天护陀罗尼经幢如一位沉默而睿智的老者,在这方宁静的天地中,经幢与万物融为一体。它,见证过时空的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