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踞滹沱河畔 承载千年时光——探访长安区国保单位东垣古城遗址

2022-10-21 09:09:59 来源:石家庄日报

字号
  • 超大
  • 标准

image.png

本报记者 刘迪

金秋尽染滹沱岸,东垣复启胜春光。10月,在刚刚开园的东垣古城遗址公园一期,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绚丽多彩的菊花、碧草如茵的绿地、平整的彩虹健身步道让来到这里散步的市民流连忘返。如今,“东垣”二字以这样的形式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唤醒了人们对于东垣古城的绵长记忆。

东垣古城是石家庄城市发展历程的出发地,是这座城市的历史根脉,承载着石家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东垣古城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战国时期,为中山国所建。其产生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81年中山桓公复国以后,距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城市总因战争而生。在战国七雄夹缝中,中山国顽强生存。为了与赵国抗衡,中山国在滹沱河南今石家庄市区东古城、南高营一带置东垣城,这是中山国继灵寿都城之后的又一重要城邑。”文史学者栗永潜心研究东垣文化多年。

后来,中山国被赵国所灭,之后秦克赵国。秦在赵地设立恒山郡,东垣便为恒山郡的治所,由此拉开了东垣作为滹沱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历史序幕。此后,秦亡,项羽大封诸侯,封张耳为恒山王,东垣便是都城。

到了汉朝,东垣古城曾留下一段故事。公元前197年8月,赵相国阳夏侯自立为代王。刘邦亲自北上征讨,将东垣团团围住,日夜轮番攻打,整整打了一个多月,才攻克此城。这次战役让刘邦领教了东垣地理位置的险要。作为军事重镇,东垣安定,燕赵一带便安定。于是,他下令,将东垣更名“真定”,取“真正安定”之意,“真定”二字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三国曹魏时,常山郡治从元氏迁到了真定(东垣),东垣又回到了中心城市的地位;两晋时,东垣城扩张,规模达到鼎盛时期,成为方圆数百里内的名城……千载年华,斗转星移,东垣作为战略要邑,在这里上演的一幕幕金戈铁马,在古老的滹沱河两岸留下了风雨剥蚀不掉的印迹。这里是政治家、军事家开基创业的风水宝地,是枭雄豪杰纵马驰骋的历史舞台,也是孕育王侯将相的摇篮。直到隋代真定县北迁安乐垒(地名),东垣城整整延续了约千年。

被历史遗忘的东垣古城不禁令后人惋惜,清朝时,正定人容丕华曾赋诗一首:“偶过东垣感慨增,离离禾黍满沟塍。水流哽咽君知否,欲向行人说废兴。”然而,辉煌不会被遗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文物部门对古城进行了一次次考古。初步查明,古城平面为不规则长方形,北城墙因地势原因两度转弯,城址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面积约3平方公里。城墙基宽约20米。

古城遗址不断出土文物,1963年,在城址内挖排水沟时出土成批半两钱范、泥碗、陶马。后来,又陆续发现过战国货币窖藏、汉代五铢钱范及铸币作坊遗址。2011年12月、2012年2月至4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又先后两次对东垣古城遗址部分地域进行了勘探调查,发现城垣、护城壕、窑址、水井等遗迹222处,确定遗迹时代与东垣古城为同时期。这次之后,东垣古城遗址名列省文物保护单位,而后经过文物专家研判已晋级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打开了东垣的封印,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座古城的重要。

落寞与辉煌之间,永存的是奔腾不息的滹沱河水。这河水带走了千年时光,却不曾真正把东垣古城的雄姿尘封。专家学者从丰富的史料和考古中梳理清晰了石家庄的发展脉络,石家庄中心城市的原点、城市发展历程的出发地就在东垣。历史沧桑掩藏不住东垣古城的余韵,翻开浩瀚的典籍,沿着时光的轨迹,我们追怀和感悟着这座城的传奇色彩。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