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锤一錾 铁板雕匠心

2022-10-14 09:17:03 来源:石家庄日报

字号
  • 超大
  • 标准

郭海博、郭默涵父女二人,在铁板上描绘着人间风情。 实习生 李骏泽 摄

锤錾并举,铁笔如龙蛇之行,敲击声时而如金声玉振,时而如黄钟大吕……在画上休止符的那一刻,一幅凹凸有致、形神兼备、黑白相间或兼有色彩点缀的素描般的铁板浮雕作品便呈现出来。郭海博、郭海龙兄弟俩创造的这一独特的雕塑形式,一经问世便填补了金属雕塑领域的一大空白。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郭氏铁板浮雕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特点。2013年,郭氏铁板浮雕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报记者 杨惠玲

走进位于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内的郭海博铁板浮雕艺术馆,便被一阵“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吸引。推开门,就见到郭海博正在专心致志地进行着铁板浮雕创作。不久前,郭海博从南京捧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证书归来,成为目前石家庄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工艺美术家。

追梦路上与铁板一见钟情

1962年出生的郭海博从小就喜欢画画。1974年,在随父亲工作调动途经北京时,郭海博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第一次领略了浮雕艺术。从那时起,雕塑就深深地吸引着他,他做梦都想学成这种手艺。

一家人随着父亲调到石家庄后,看到当时的解放路商场有卖维纳斯石膏像的,郭海博把它买了回来,然后和弟弟郭海龙想方设法挖回来红胶泥,开始依葫芦画瓢地捏起了“维纳斯”,兄弟二人自此对泥塑进入痴迷状态。后来,他们发现泥塑易碎不好保存,于是产生了用铜搞雕塑的想法。可铜在当时是贵金属,这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一种奢望。

当时,在街上常能看到用黑色卡纸剪侧影头像的手艺人。一天,在工厂工作的弟弟郭海龙拿回一幅用废旧铁板剪出的名人侧影头像,郭海博看到很兴奋,认为铁这种材料廉价,并且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硬,于是哥儿俩便把全部业余时间都放在铁板浮雕的探索上来。

为了支持他们,郭海博的妻子拿出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小数目的1000元钱作为启动资金,母亲把放杂物和自行车的小房腾出来,哥儿俩置办了工作案、电剪、台钳、榔头、铁板等,开始踏上探索铁板浮雕技法的漫漫征途。

郭海博说,干活儿时怕敲打铁板的声音影响邻居,他们就用棉被堵住小房的门窗。三伏天,小屋里密不透风,像个大蒸笼,兄弟俩光着膀子挥汗如雨。用于铁板防锈处理的材料易燃易爆,到了寒冬腊月,小屋里又不敢生火取暖,哥儿俩忍着寒冷在铁板上“作画”。“那时真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啊。”郭海博觉得那段起步的岁月虽然艰苦,但却乐在其中。

以匠心赋予铁板绝世之美

郭海博和弟弟到书店、图书馆查遍了各种资料,也没有找到铁板的冷锻技法。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兄弟俩就自己一点一点地摸索。郭海博说,最难的是寻找铁板浮雕制作技法,这些技法直到现在还在完善中。“比如雕塑石头的技法,摸索了近一年的时间才找到了合适的表现方法。”

“那时我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回家吃完饭就到工作室搞创作。每天都要干到后半夜,有时还会干到凌晨甚至通宵。”郭海博说,他们兄弟二人痴心于此也醉心于此,互相勉励,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无论严寒酷暑,不管刮风下雨,历经30多年的琢磨,终于成就了铁板浮雕的独特技艺。

每一幅铁板浮雕作品都是靠一锤一錾完成的。“就拿《小鹿头》这幅作品来说,需要近4万锤的锻打。”从郭海博工作室墙上挂的工具就可见一斑:锤子有大大小小十几种,錾子有不同粗细大小薄厚弧度几十种……十八般“兵器”在手,叮当作响,上下翻飞,看得人眼花缭乱,却使铁笔绘妙花。

在技法日趋成熟的同时,郭海博从生活中探寻着艺术灵感。太行风情和西藏风情给了他无限的创作动力。“前些年,我每年都往返太行山区很多次,以寻找创作灵感,通过铁板浮雕表现河北的美丽乡村建设。这些年我也经常去西藏采风和搜集素材。”郭海博坦言,他创作的太行风情和西藏风情系列作品屡获殊荣,就是因为这些作品都是深入生活的结晶,只有源自生活的艺术品才能更加鲜活、更具生命力。

传承创新延续文化根脉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夸赞郭氏铁板浮雕艺术“铁笔传神”。2013年,郭氏铁板浮雕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铁笔传神”,30多年里,郭海博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金属雕刻艺术和西方油画、雕塑艺术潜心研究,不断转化融合,逐渐摸索出一套完备的铁板浮雕艺术流程。从设计稿样、拓稿、勾錾阴文轮廓、锤锻、校平,到除锈、烧蓝、抛磨、烧色、打蜡,十几道工序之后,一幅极具金属质感的艺术品跃然铁板之上,呈现出其他材质无法表现的震撼之美。

郭海博还善于将新发现用到铁板浮雕作品上去。比如,在补焊被敲漏的作品时发现,铁板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出现蓝紫色,于是就把这一发现移植到给作品进行局部烧色,弥补了铁板浮雕色彩单一的缺憾。在作品烧色过程中他还发现,当气焊蓝火停留在某个地方时,铁板上会自然呈现出具有瞳孔般效果的圆形斑点,“这种技法叫‘点睛’。”郭海博介绍,通过对气焊高温的控制让铁板氧化产生色彩的变化来塑造瞳孔的蓝色,这是在反复的创作实践中得出的技术要点。

尽管铁板浮雕技艺越来越成熟,但它是一个冷门艺术,受众面比较小,只有传承下去才能发扬光大。令郭海博欣慰的是,女儿郭墨涵已经开始铁板浮雕的创作,并且在国内文化艺术界崭露头角。她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作的铁板浮雕作品《超越》非常受欢迎。

如今,郭海博、郭墨涵父女俩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里建立了“郭海博铁板浮雕艺术馆”“郭墨涵铁板浮雕艺术工作室”以及大学生研学室,吸引了众多的青年人。同时,父女二人还编写出版了《郭氏铁板浮雕制作技法》,进一步完善了非遗理论研究体系。

郭海博说,从南京回到石家庄,他立刻投入到了新作品的创作当中。“此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对我是一种莫大的激励。我要多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努力提升铁板浮雕技艺水平,并将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