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卧封龙山 千载独悠然——探访元氏县国保单位封龙山石窟

2022-09-26 10:25:31 来源:石家庄日报

字号
  • 超大
  • 标准


□本报记者 刘迪

封龙山早在唐代就被列为河北名山,这里自然风光秀丽,以沟深林茂、清泉碧溪、奇峰怪石为胜。此处还拥有璀璨的历史文化,汉碑、书院、石窟、道观……吸引着许多人前往,去探古寻幽。

仲秋时节,我们前往山中,探访封龙山石窟。日暮时分,山中阳光依旧灿烂,却已经抵挡不住秋风四起的凉意。虽然还没有到“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境况,草树分明有了萧瑟之感,幸而,抬头可见的万里晴空减少了秋之寂寥。漫步在山中,世间事很容易被忘却,心中想着,不知哪位古人也曾走过同一条道路。穿过一条长长的廊道,就来到山腰的西石堂,站在堂前的平地上,望着远方山峰起伏,视野和心情都豁然开朗。

封龙山石窟包括西石堂、东石堂和八仙堂,分列在封龙山南坡,可惜的是,东石堂、八仙堂内的佛造像已不复存在。西石堂自西向东分为一号、二号、三号石窟。一号窟为三世佛窟,窟口呈圆拱形,窟内地面为方形,长宽各约3米有余,穹隆顶。窟内左、右、后壁各刻有一尊主佛,四壁刻有大大小小九十多个小佛龛。小佛龛题材不一,形式多样,各有风采。

二号窟为千佛洞,进去正中是一中心石柱,柱上雕刻一尊坐佛,宝座三面刻有舞伎歌女,形态惟妙惟肖。窟内四壁浮雕的造像纵横交错,计有千余,因之此窟叫作“千佛洞”。浮雕的造像形态基本一致,但手势却各异,遗憾的是,许多造像的头部被损毁,现在看到的多是后来依据当时的风格修补上的。二号窟的窟顶平整,中心藻井当时以黑、白、赭三种颜色彩绘了缠枝莲花图案,仔细辨认,还能依稀看到暗红色的花卉图案。

三号窟刻有卧佛一尊。佛像头枕莲花纹方枕,右手置于头下,左手置放身上,双足并拢,双目微合,神态安详,头西足东,侧身卧于石台之上。卧佛面部及足部雕凿非常细腻,躯体只有阴线刻纹,寥寥数痕以示衣褶。

西石堂开凿于何时?有关时间的确定,是北齐一位名为刘秋礼的人“无意”中帮后人完成的。北齐武平三年(572年),刘秋礼到此一游,在石窟东侧崖壁上留下了“中山刘秋礼武平三年之时”11个刻字。此人并不出名,但这些珍贵的字证实了西石堂的开凿年代应在公元572年之前。文物专家根据雕刻风格判断,一号窟大约完成于北齐,二号窟完成于唐代,三号窟完成年代有争议,有人认为在宋代,有人认为是明代。

封龙山西石窟开凿年代较早,是河北省比较重要的一处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宝贵遗产,也是研究北朝乃至唐宋石刻艺术的重要资料。历史上的几次灭佛运动以及后来不同程度的破坏,使封龙山石窟损毁严重,但遗留保护下来的文物,仍保留着它独特的魅力。作为佛教石窟造像遗迹,封龙山石窟在2013年被评为第七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从石窟中走出,再次回眸,大佛嘴角的微笑、眉眼中的表情、安详的姿态以及身上的璎珞、座下的莲花……慢慢浮现出来,山中一片寂静,似乎只能听到时间倏忽而过的声响。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