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忠毅祠 风清芳茹园——访高邑县省文保单位赵南星祠堂

2022-09-19 09:44:59 来源:石家庄日报

字号
  • 超大
  • 标准


图为位于高邑县的赵南星祠堂。本报记者 张晓峰 实习生 李骏泽 摄

□本报记者 刘真

坐落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相交之地的高邑,是座千年古城。位于城东关的赵南星祠堂,始建于明朝初年,于1993年列入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高邑县城精致秀美,明末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东林党领袖赵南星在这里家喻户晓。走在县城街头,随便问起赵南星祠堂,总会有人说上几句并指点出详细方位。循着方向来到县城东关,就能见到一处坐南向北,红门青瓦的小院,启功先生题写的“赵忠毅公祠堂”的匾额格外醒目。

赵南星祠堂规模不大,前身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高邑赵氏宗祠,到清代嘉庆年间改建后,原有建筑都被保存至今。上世纪80年代,为纪念赵南星,高邑县人民政府将此处宗祠改名为赵南星祠堂。

赵南星祠堂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有记载的改建是清嘉庆元年,将祠堂的平顶改为布瓦硬山顶,此后历代都有过修葺,但基本保留了祠堂原有的建筑格局与风貌。

现存的赵南星祠堂就是清代建筑,为硬山布瓦顶砖木结构,前殿为正门过庭,后带抱厦连左右耳房,后殿为正殿三间。在祠堂的前殿门外左右山墙垛上,镶砌的有两组神兽祥瑞图砖雕,这是整座祠堂中现存年代最早也是唯一的明代遗物、祠堂最精华的部分。两组砖雕刀法流畅,麒麟、凤凰、祥云等雕刻形态生动,青色的砖雕经过数百年岁月的细细琢磨,颜色已深如镔铁,棱角光润生温,望之愈发可亲。

赵南星祠堂南北长26.8米,宽8.45米,总占地不足半亩。穿过祠堂前殿进入正中的小院,院内一口大水缸半截埋在地下,兼做防火与储水之用。院中青砖墁地,时值仲秋,砖上的青苔被秋雨冲刷,显出墨绿的颜色,为祠堂更添一分苍古。

跨过院落即为后殿,也就是祠堂正殿。正殿为三开间布局。祠堂正殿门外的“末世簪裾应少味,晚年水石有余清”的对联,选自赵南星诗《鄗上》,流露出这位明末名臣淡泊处世的思想与高风亮节的情操。正殿中堂张挂赵南星画像,画像中的赵南星儒雅慈善,忠贞刚毅。民国年间,吴佩孚带兵途经高邑,得知此地是赵南星的故里,便派人寻到赵氏后人,赠拨银两修整祠堂,并重印了赵南星著述。

赵南星字梦白,号侪鹤,是明朝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明代散曲作家,他曾官至吏部尚书,是东林党的首领之一,与顾宪成、邹元标并称为“东林三君”。赵南星为官经历了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三朝。他嫉恶如仇,对当时阉党把持的朝政深恶痛绝,在自己仕途中,他“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伸张正义,明辨是非,除弊扶正,不怕冒犯权贵,自己的人生也因此三起三落。

万历二十年秋,赵南星因得罪谗奸,遭害被贬。他愤然辞官回乡,将高邑东关的赵家菜园改建为书堂,亲自讲学授书,并为此命名芳茹园。他在《思党亭记》中记载,“凿池种莲,汲水灌之……竹林中凿池,以为流觞曲水。井有水车,巽水而上,每灌蔬,则莲先得之……如今在赵南星祠堂西侧,高邑县政府重建芳茹园,并根据赵南星著述与笔记中对芳茹园的记载进行复原,将其与祠堂合而为一。从祠堂西侧小门转入芳茹园,就见一渠清水,数朵青莲,几根修竹,累累榴花……仿佛主人又到哪里寻觅佳句去了,祠堂中的慨然正气与芳茹园中的徐徐清风,却依旧萦绕未散。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