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困顿再出发——探访省文保单位赵县李宪墓

2022-09-19 09:43:15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省文保单位赵县李宪墓。赵县文保所供图

□本报记者  张晓娟

襁褓遭遇满门抄斩,晚年又被牵连赐死……北魏历史上,如果有倒霉排行榜,北魏骠骑大将军、定州刺史李宪绝对能高居榜单。这位北魏后期重要的历史人物,乃赵郡李氏第八世子孙,祖上累世在朝为官,李牧、李左车、李龟年皆为其先祖。清同治年间,赵县高村乡村民挖井时,无意间发现李宪墓志,方确定眼前的土丘乃李宪之墓。

初秋雨后,细风微凉,野花残存的花瓣,孤零零在风中摇曳。赵县文保所工作人员介绍,眼前这片土丘曾荆棘丛生,洞穴沟壑颇多,旧时常有狼和狐狸等野兽出没,也被百姓称为“狼疙瘩”。现在墓丘封土高约3米,占地约200平方米。而在上世纪80年代,墓丘南北长35米,东西宽27米,高约5米,占地面积约958平方米。纵是如此,也不及原墓丘占地的三分之二。据说,李宪墓周围原有多座墓丘,后被夷平,专家推断这里可能为赵郡李氏家族墓地。

翻阅史料可知,李宪,字仲轨,北魏赵郡平棘(今赵县)人,父亲李式曾任东兖州刺史、濮阳侯,因受同族牵连被诛。那时的李宪刚满月,父亲不忍他一起受刑,便问堂下门客“今日还有程婴、杵臼那样的侠义之人吗?”门客汲固回答:“古今岂殊?”汲固潜回州署内室,抱出襁褓中的李宪藏匿。他们隐姓埋名,直至获赦,方才归来。

家族昭雪后,李宪受到重用,“年十有二,为秘书内小”,出入公卿之门,立于朝堂之上。他本人“清粹善风仪,好学有器度”,十七岁继立为濮阳侯,“雅为高祖所赏”,历经升迁。李宪为官也颇有政声。“外家贵臣,旧难为治”“曾未期月,风化有成”,受到民众称赞。

到了孝昌元年(525年),徐州刺史元法僧反叛,李宪等率兵平息叛乱,意气风发。孝昌二年,命运的天平开始倾斜,南朝梁国以倾国之兵攻伐北魏寿春,战况惨烈。时值北魏朝中内乱,朝廷自顾不暇,根本无力救援。驻守寿春的李宪在儿子李长钧被俘后,仍坚守城池。可最终不敌,城破……之后,他虽被梁军放回,但仍被当朝以兵败降贼之罪,下狱扣押。孝昌三年秋,李宪因女婿安乐王元鉴叛乱,受牵连被赐死,年仅五十八岁。志文写道:“祸从地出,知与不知,莫不衔涕……”

时光流转,转瞬千年。赵县村民无意间发现的李宪墓志,几经辗转后,目前被定为国家二级(珍贵)文物,由赵县文保所妥善保管。李宪墓志青石质地,长0.91米、宽0.93米,左下角残破。志文47行,行47字不等,全文1885字。墓志记载其生平等,书法朴茂严谨、方整毓秀,反映了魏碑体发展的成熟阶段。近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康有为曾在其《广艺舟双楫》书中称李宪墓志铭书法为“能品”。专家学者亦表示,墓志对研究赵郡李氏家族极具参考价值。

回望墓丘,荒草漫坡。想李宪一生,为人所累,命运多舛,可他坚守了古代文人的最高政治理想和人生境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官受百姓爱戴,为国忠义两全,逆境、顺境皆清醒自持……读懂李宪,或可观照自身。人生路远,变数甚多,转过曲径通幽,便有柳暗花明;守过风雨如晦,必将云开雾散。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