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之中觅古寺 朱门如绣掩清幽 ——探访行唐县省文保单位封崇寺

2022-07-26 08:33:27 来源:石家庄日报

字号
  • 超大
  • 标准



记者 刘迪

时间如一道门,推门而入,我们来到了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此时,人们崇尚佛教。在行唐,一座恢弘的寺庙正拔地而起,山门、次山门、天王殿、前殿、大殿……一殿一宇、一碑一刻、一草一木都折射着当时人们审美的影子,而这大气的审美令千年后的人们深为赞叹。

“最早时,这里名为道济院,封崇寺的名字是后来所得。”行唐县文保所的工作人员说。隋开皇年间的一个清晨,在和煦的阳光中,一位名为“崇辨”的高僧走进古寺。凤尾森森,龙吟细细间,只闻鸟啼、花落与钟磬之声。原来,崇辨因修行有道而被皇家敕封,并在行唐主持这座寺庙。根据“清嘉庆十九年重修封崇寺碑记”记载,隋几百年后,宋雍熙年间,崇辨大师虽早已作古,却依旧受到善男信女的香火供奉。这受到宋主的推崇,于是敕封道济院更名为封崇寺。

置身于封崇寺,琉璃瓦、歇山屋顶、斑驳的红门和几棵古树令人顿生“古色古香”之感,虽然如今只剩天王殿和大殿,却依旧遮盖不住封崇寺的大气与典雅。天王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现存结构为明代修缮后的遗物,仍保留着早期建筑手法。细看天王殿正脊上的装饰吻兽,在垂脊上装饰“仙人”和“走兽”,“走兽”自上而下的顺序是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狎鱼、斗牛、行什。大殿则是封崇寺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面积169.5平方米,高约9米。单檐琉璃瓦歇山顶、造型奇巧的斗拱都让人见之难忘。

封崇寺有着重要的建筑价值,早在1936年10月,我国建筑教育和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刘敦桢先生曾来到行唐进行古建筑调查,用三天时间详细测绘了封崇寺,后来写成《河北西部古建筑调查记略》一书。据刘敦桢文集记载:“封崇寺从南向北顺次排列山门、次山门、天王殿、前殿、大殿、八角残幢碑刻数通,还有石塔、钟鼓楼左右各一,次山门有汉白玉经幢、佛像数尊。”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白日新教授被封崇寺在古建筑史上的高知名度吸引,专程赶到行唐,进行考察研究,并对古寺的保护、修缮提出了宝贵建议。2008年夏天,韩国文物界专业人士来到行唐,探访了封崇寺。诸多古建专家的考察和外国友人的探访,足以说明封崇寺在古代寺庙建筑中重要的文物价值。1993年,封崇寺入选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历史的变迁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封崇寺内的碑刻、经幢、佛像等文物或毁于历史,或散落民间。其中,有一幅碑帖就珍藏于宝岛台湾的“台湾中央研究院”,那便是金代的“金封崇寺崇辩大师塔铭”的碑帖。该碑帖是目前得知的唯一存世“孤本”,有着很高的书法价值和文物价值。

“崇辨名师辨不迂,梵宫高峙傍城隅。炉香馥郁通禅悦,宝湘光明镇俗愚……”乾隆年间,任行唐知县的诗人吴高增曾赋《封崇寺》诗一首。不禁想象,这样一座被皇家、达官贵人推崇备至的寺庙在其兴盛时应是何等的繁华。在历史上,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封崇寺均有重修。正是在这一次次的修缮中,封崇寺得以穿越时光,与今人相遇。如今虽已散尽浮华,却独留下一片清幽。 

编辑:刘晓婷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