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车演舞祈太平

2022-07-11 10:10:04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南峪太平车表演可以三人组合,也可多人多车组合,最多时18人同时上场表演。

←南峪太平车最初是就地取材,用柳、榆树枝条与竹竿等绑成车架,然后外用布料装饰,现在的道具车装饰则更华丽多彩。

在井陉县南峪镇南峪村,活跃着一支文艺表演队,许多文化演出中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太平车表演则是他们的看家舞蹈。兴于宋代、盛于明清的南峪太平车是井陉县民间舞蹈的一枝奇葩,因此南峪村被誉为“太平车之乡”。太平车的舞蹈特色鲜明、热烈活泼,经一代代传承人的传承发展,至今仍闪耀着迷人的光彩。2018年,南峪太平车入选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报记者 杨惠玲

南峪村位于井陉县西部的绵河岸边,东距省会石家庄50公里,石太铁路、井阳公路从村中穿过。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文化底蕴深厚,为河北省民俗文化名村,因民间舞蹈“太平车”起源于这里,素有“太平车之乡”的美誉。

“井陉拉花”的“姐妹花”

井陉南峪太平车也称太平车舞,发源地南峪村位于冀晋接合部的太行山东麓,依山傍水,僻静安然,在古时被人们看作是避难藏身的世外桃源、度日生息的太平胜地。

相传,北宋末年,华北晋中一带闹兵变,战乱频仍,荒旱连年,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饥寒交迫、兵荒马乱之中。于是,人们推上独轮车,携家带口、背井离乡,来到依山临河、田丰人兴的南峪村(当时称大华庄)。在这里,百姓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为纪念先祖推车求生之壮举,人们以特有的方式,推车演舞以示庆贺,祈祷和谐,向往太平盛世,故将这种舞蹈命名为“太平车”。

“太平车”兴于宋代,盛于明清,在南峪一带广为流传。“东有拉花越扭越精神,西有太平车越推越高兴。”明清时期,这首民谣在井陉一带老少皆知,足以说明南峪太平车与井陉拉花是同时期诞生的一对姐妹艺术,是并蒂竞放的两朵民间舞蹈奇葩。

舞蹈特色鲜明热烈活泼

南峪太平车舞有着奇特鲜明的内容与演技。它最初是就地取材,先以柳、榆树枝条与竹竿(或木棍)、竹条(或荆条)绑成车架,然后外用布料装饰,两厢画有车轮,将其系于舞者腰间,车架上装饰有盘脚和直脚的假腿,就像舞者坐于车上。舞者扮相有少妇、老太太或少女等,形态不一;另一人则庄稼汉打扮,在后面模仿推车,两者相互配合,翩翩起舞。太平车舞还有三人组合、多人多车群体组合等演出阵容,在锣鼓、唢呐伴奏中展现着悲、喜、哀、乐。

新中国成立后,太平车舞得以延续和发展。但由于年代久远并不断演变,如今的太平车舞已成为庆新春、闹元宵、过庙会、庆丰收等重大庆典的重点助兴演出节目,并且流派各异、形式多样,更富有艺术性,是群众喜闻乐见、常看不厌的一种民间舞蹈。据南峪村的老艺人介绍,如今太平车舞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流传,其中以山西、河北最为广泛。

南峪太平车舞的表演方式多种多样,有走八字、套剪子空,动作有上坡、下坡、拐弯、走泥泞、擦跟头等,缓急交叉,高潮迭起,张弛分明,舞蹈热烈活泼、激情高亢。

传承创新再现昔日光彩

消夏晚会是井陉县夏季群众文化活动的传统活动,村村有演出、乡镇有比赛,优胜者则集中到县城的舞台上一决高下。南峪太平车就成为南峪村、南峪镇的保留节目。

欢快热烈的音乐伴奏下,只见一台台太平车推得平稳又灵活,领头的“夫妻”二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展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满足,而诙谐幽默的表演又引得台下的观众不时拍手叫好……

虽然太平车舞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朵民间舞蹈奇葩也经历了队伍、舞姿、音乐、道具等方面的困境。为抢救传承这一乡土舞种,当地政府与文化部门及乡村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复兴工作。他们聘请相关专家、学者精心挖掘提升太平车思想文化艺术内涵,共同研讨其抢救、保护、传承、发展与改革创新的思路与途径。在保持井陉太平车传统精华基础上,创新提档,从内容、形式以及曲拍、节奏、乐律、服饰、道具、阵容等全方位、多角度都有所创新突破,使其紧跟时代脉搏,贴合观众兴趣,打造有特色的精品舞蹈。

2010年,当时90岁高龄的老艺人仇彧及其子仇国瑞,与所有编排演职人员一道精心排练,排出了六人、八人、十人组合的太平车舞,在井陉县民间艺术节上重新登台亮相,现场观众看得如醉如痴,连连拍手叫好,前来参会的省、市、县文艺界专家也赞不绝口。

2018年,南峪太平车入选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保护好民间老艺人、传承好太平车舞蹈艺术,南峪村一边培养高水准的文艺演出队伍,一边积极备战参加各项大赛,以打造知名精品舞蹈品牌,让井陉南峪太平车这一民间舞蹈重现昔日光彩。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