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土腔坠子戏

2022-07-11 10:08:33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青年坠子演员的成长离不开崔彦生(右)等老一代坠子人的传帮带。

深泽坠子戏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剧团演员常常深入学校、社区进行坠子戏的普及推广。

深泽坠子戏的历史并不悠久,但因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一代代坠子演员的努力,使这个小剧种曾红极一时,观者络绎不绝,曾有“卖了被子看坠子”之说。然而,在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大剧种以及各种地方戏的夹缝中生存,深泽坠子戏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深泽坠子戏迎来了传承与发展的良好契机,又发出了悠扬的新声。

□本报记者 杨惠玲

“吃饭不吃饭,撵着坠子看”“卖了新被子,要看老坠子”……“坠子”是何稀罕物、又有何等魅力,竟让人们看得比吃饭和睡觉还重要?它便是以深泽为发源地和中心、一种由民间说唱衍生出的地方戏剧——深泽坠子戏。

草根戏剧红极一时

在深泽县文化广场边上有一座不起眼的小楼,一扇小门门口挂着的“深泽县坠子剧团”的牌子同样不起眼,但剧团排练厅门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色牌匾却分外引人注目。

走进剧团的排练厅,演员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排演传统剧目《王清明投亲》,这是他们常演不衰的保留剧目。

深泽坠子戏代表性传承人、深泽县文化馆馆长崔彦生介绍,深泽坠子戏起源于二十世纪30年代末期,由传统的坠子书衍变而来。在演出过程中,说书艺人为引起广大观众的兴趣,穿戴戏剧服饰、简易化装上场,分角色表演坠子书。后来,坠子戏向京剧、河北梆子等多剧种借鉴,又吸纳了豫剧、河南曲剧等剧种的唱腔和板式结构,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剧种。二十世纪50年代初,坠子戏的雏形形成,五六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由于坠子戏深受群众喜爱,演出场场爆满,不少观众都是跟着剧团辗转看戏。剧团每到一处,总有热心观众相随,广大群众观赏坠子戏甚至一度出现了“卖了被子看坠子”的盛况。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深泽县坠子剧团应运而生。“1953年,深泽县坠子剧团成立。当时,大多排演连本戏,如《王清明投亲》《丝绒记》《王华买父》等等,有百余部传统剧目。”崔彦生介绍,二十世纪80年代,剧团红遍石家庄附近十几个县,演出剧目达200多台。“剧团演员有近百人,舞台布景都是请北京设计师做的。一次到山西太原演出,一场能有几千名观众,剧场过道里全是人。”坠子戏昔日的辉煌仍让崔彦生的眼睛里闪着光芒。

极盛之后生存艰难

深泽坠子戏以深泽为中心,曾一度流行于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和山西省太原、阳泉、灵石、大同、五台山等地。甚至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深泽坠子戏还曾一度以深泽为中心,带动了周边县(市)70多个职业和半职业坠子戏团体的诞生、发展。

极盛之时,深泽坠子戏在河北及山西大部分地区大放异彩,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也因为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以及歌舞、影视、网络等娱乐方式的兴起,使得坠子戏面临着致命的冲击。

崔彦生介绍,1958年,正处于繁盛时期的深泽坠子剧团因区域合并被迫下马。1962年重新组团后,很快复兴。几年之后,深泽坠子剧团却被迫再次解散。这令坠子戏伤筋动骨、元气大伤,昔日风采不再。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戏曲市场普遍萎缩,加之观众老化,深泽坠子戏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一些演员不得不离开剧团自谋生路。此后,剧团一直惨淡经营。

短短数十年,深泽坠子戏便由盛转衰。崔彦生说,最让老坠子人担心的还是后继乏人:“唱戏苦,没人愿意干;挣钱少,不能养家糊口;待遇低,留不住好苗子。”

尽管如此,一群为数不多的坠子戏传人对这个地方小戏的热爱并未消减,每年都要自编自演或恢复上演一些剧目。崔彦生说,2005年,剧团排演了现代戏《任长霞》,该戏一上演便引起轰动,可仅仅演了三场便无法继续,“因为演员的服饰、灯光、场地都是借的,根本不能保证正常的演出。”

2011年,坠胡手王小亚临危受命,接过了崔彦生手里的接力棒,带领剧团迎接更大的挑战和机遇。王小亚认准了一个目标:不能让坠子戏在他们这代人手里断了“香火”。

痛楚过后重获新生

在崔彦生等老一代坠子人的不懈努力下,2008年,深泽坠子戏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论证书中有这样的表述:“深泽坠子戏是一部草根艺人的奋斗史,是农民最为喜爱的一种民间戏曲艺术,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具有艺术遗产蕴藏的丰富性,是河北省地方稀有剧种之一,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之一,发掘、整理、抢救和保护深泽坠子戏,具有较高的价值,也迫在眉睫:其是燕赵文化的杰出代表,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在戏曲史上实属罕见。发掘、抢救和保护深泽坠子戏,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戏曲史,带动和促进燕赵文化的发展,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为了重振深泽坠子戏的雄风,崔彦生、王小亚和众多坠子人呕心沥血,整理传统剧目、出版剧作选,与此同时,还不断地创作新的剧目,以适应时代和观众的需求。“要想占住台口,还要不断创新,每年演的戏保证不重样。”崔彦生说,他们学习豫剧、梆子、评戏、京剧的好剧目、好经验,每年都要排演新戏,贴近百姓生活、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多部戏获得国家及省市级的奖项。

在一代代坠子人的努力下,深泽坠子戏婉转、高亢的唱腔又发出了悠扬的新声。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