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水磨磨出时光记忆

2022-06-17 10:22:44 来源:燕赵晚报

字号
  • 超大
  • 标准

360截图20220617102017209.jpg

■绵河水磨已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60截图20220617102031602.jpg

■张贵堂正在教助手王宁使用水磨磨面。

360截图20220617102043904.jpg

■水磨坊成为绵河河畔的一道风景。

今日出镜

绵河水磨和“水磨人”

采访动机

日前,在井陉县南峪镇张家洼村绵河河畔的水磨坊内,沉寂了30多年的石磨又转动起来了,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海强

清粼粼的绵河水,慢悠悠的古石磨。古老的歌谣中是这样来描绘水磨的:“石头层层不见山,路程短短走不完,雷声隆隆不下雨,大雪纷纷不觉寒。”如此生动、鲜活而形象的描述,足见人们对它的熟悉度和使用度。在没有电和机器的年月,水磨成为人们磨玉米、小麦等粮食的主要用具。

为了让老磨坊发扬光大、传承下去,使“绵河水磨面”成为南峪镇的文旅新名片,南峪镇政府引导张家洼村重新修复清代的水磨坊,让绵河水磨成为非文化物质遗产,供人们参观和体验,同时深挖水磨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拓展增收新路径,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

6月13日,在井陉县南峪镇张家洼村绵河河畔的水磨坊内看到,沉寂了30多年的石磨又转动起来了,64岁的张贵堂目前担任磨坊负责人,他正在做水磨修复的收尾实验工作,他一边将磨盘上的小麦放至磨孔中,一边用刮面板将磨出的面盛到簸箕中,随后又把磨好的白面倒进一侧的水力筛面机内,细腻的白面洒落到面仓内,整个磨坊内充斥着麦香味儿。“这绵河水磨已经一百多年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我们属于抢救性修复和保护,磨房、磨盘还有水力筛面箩都是原来的。以前在磨房里工作的人都走了,我们现在是凭着小时候的记忆和现在的摸索,一点一点将石磨恢复起来的。截至目前,运转了近一周时间,没有出现任何故障。”张贵堂告诉记者。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张贵堂拿起铁钩来到水槽,提起磨槽闸板,绵河水喷涌而出冲向水轮,“因为是双层磨盘摩擦力大,要想磨盘转动还需用手推动一下。”张贵堂说。绵河水磨,不仅是山水交融的一道独特风景,也是融民俗之纯、汇自然之朴的标志。

绵河水磨鼎盛时期是在清代中期,当时绵河水磨超过几百盘,后随着工业和电气化时代的到来,逐渐没落。据介绍,水磨石性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进入石磨后温度湿度恰当,受热低,质地不易受损,磨出的粉质量高、易储存。2009年,绵河水磨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