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扇鼓舞起来

2022-06-13 10:07:57 来源:石家庄日报

字号
  • 超大
  • 标准


赵州扇鼓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成为赵县一个亮丽的文化品牌。

赵州扇鼓第四代传承人曹丽敏(左)不遗余力地推广传承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

赵县古称赵州,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2010年,赵县被河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扇鼓之乡。赵州扇鼓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汉族民间舞蹈,以其明快活泼、诙谐风趣的艺术风格深受当地群众喜爱。2007年,赵州扇鼓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报记者 杨惠玲

清晨,在赵县府前广场上,伴着欢快悠扬的乐声、韵律整齐的鼓点,赵州扇鼓第四代传承人曹丽敏带着她的舞蹈队员正在练习扇鼓舞蹈。这项古老的、几近失传的民间艺术,经众多民间艺人抢救性挖掘和传承,如今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赵县一个亮丽的文化品牌。

古老的民间舞蹈

扇鼓起源于汉代,明末清初开始兴盛,流传到赵县一带。它是由乞讨者所用的工具和演唱演变而来,“扇鼓扇鼓圆又圆,上打下坠九连环。虽然不是值钱宝,我靠扇鼓讨吃穿”,这段扇鼓舞的开场词形象地道出了它的起源。

曹丽敏介绍,赵州扇鼓鼓面直径24厘米,边缘绘有图案;鼓柄长13厘米,下端弯成云钩状,钩有九个铁环;鼓槌长35厘米,用竹篾制成,末端坠红色吊穗儿。因扇鼓形似蒲扇,长柄下左、中、右三处各吊三个铁环,故俗称“九环扇鼓”。“它细长的鼓槌富有弹性,敲起来鼓声清脆悦耳。”

赵州扇鼓起初是乞讨者手执扇鼓并即兴编些唱词,在人家门口敲打演唱求取施舍。久而久之,有人以表演扇鼓作为谋生的手段,利用自己的演唱换来人们的施舍,虽然收入微薄,但比起沿街乞讨,毕竟有了一些人的尊严。老艺人回忆,当时由于物质条件所限,扇鼓艺人表演时只着便装不穿戏服,以笊篱代替发髻、以红辣椒代替耳坠作为装饰。“扇鼓经历了乞讨、卖艺、自娱自乐、舞台表演四个阶段,现在形成了欢快活泼的表演风格,深受群众喜爱。”曹丽敏介绍,赵州扇鼓主要分布在赵县城东杨户村,城南田村、北王村,以及城北中帐村等地,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

如今,扇鼓已成为赵县一种比较重要的喜庆艺术形式。每逢喜庆丰收之时,农民手持扇鼓,在场院里扭起舞步,敲打着轻快活泼的鼓点,唱着民歌小调,载歌载舞,表达欢悦的情绪,富有生活情趣。

独特的艺术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扇鼓艺术在赵州大地得到迅猛发展,且形成了若干不同的流派、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

曹丽敏介绍,赵州扇鼓在唱腔和鼓套中都是以鼓环发出的响动来打节奏,强拍向下,弱拍向上,一拍抖动一次。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左手与右手的动作要配合默契,这个规律贯穿始终。它的音乐是由鼓环、鼓声伴奏的民歌和敲击鼓的若干鼓套子组成。鼓套子有伴奏作用也有单一的音乐欣赏作用,民歌既可抒情也可达意。“我们现有赵州扇鼓传统鼓谱六套、新编鼓谱四套、音乐六个版本,如‘四辈上工’‘探妹歌’等。”

赵州扇鼓的表演不同于一般的舞蹈,它集击鼓、唱词、舞蹈于一身,手中的扇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点缀道具,而是控制表演节奏的乐器和工具。它的表演形式多样,既有独唱和对歌形式的《十二月》《丢戒指》,也有有角色、有人物、有情节的《二姑娘骑驴王小赶脚》,还有以说唱形式出现的《吕蒙正赶斋》,以及载歌载舞、舞蹈性较强的《扑蝴蝶》和《四辈上工》等。“赵州扇鼓的动作非常有特点。”曹丽敏说,女角可用“后踢有脆劲,起伏有韧劲,鼓环打节奏,甩穗挽八字”来加以概括;男角则以大“八字步”半蹲,上身前俯、撅臀、塌腰为基本姿态。扇鼓的动作特点为“肩膀要松,脚板要轻,步眼要清,屁股要空”。“‘肩膀要松’是指耸肩的感觉要灵活,每个节拍都要耸肩一次;‘脚板要轻,步眼要清’是指脚下走起来要给人以轻步前行的感觉。”曹丽敏一边解说一边用舞蹈动作演示,当一脚向前迈出时,另一脚用力向后挠起:“一步一挠能将土挠出三尺远。”“屁股要空”是指臀部悬着像凳子一样,身体重心要放稳,双脚用力为支点。“扇鼓的舞蹈动作要做到幽默诙谐,丑中带美、美中有趣是其风格特点。”

无悔的非遗传承

由于扇鼓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一直处于自发传承的状态,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支持,再加上受“扇鼓是乞讨工具”等旧有观念的影响,随着老艺人的纷纷谢世,赵州扇鼓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一度面临失传的境地。

其实,早在1977年赵县文化工作会议上,挖掘整理和抢救当地民间艺术就被提上议事日程,扇鼓舞作为重点项目也被列入保护挖掘之列。赵县文化馆的老师们积极参与扇鼓的挖掘与保护工作,一有时间便骑上自行车、提着录音机往老艺人家里跑,录唱词、记动作。

曹丽敏1980年到赵县文化馆工作,作为一名文化工作人员,加上对传统舞蹈的喜爱,她从最初的“看一看”“跳着玩玩”,最终决定好好学习这项民间艺术。自此,她便与赵州扇鼓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学习扇鼓艺术,曹丽敏几乎走遍了全县每个村庄,走访了百余位老艺人,哪里有扇鼓哪里就有她的身影。最后,她拜在赵县杨户村扇鼓艺人张四子门下,成为赵州扇鼓第四代传承人。

经过多年的勤奋学习和苦心钻研,曹丽敏掌握了赵州扇鼓的全部表演技艺,在扇鼓的传承过程中吸收民间艺术之精华,在保留原有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力求出新。如在做击鼓动作时,不单纯是在身前击鼓,而是上、下、左、右、前、后和跳击等丰富多样;从表演形式上看,由原来的独唱、对唱、说唱及载歌载舞形式,到目前的大型广场表演和舞台表演,都融入了她近三十年的心血。

为使优秀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曹丽敏先后在赵县城乡开辟了五个赵州扇鼓培训基地、开办了赵州扇鼓传习所、组建了赵县文化馆少儿艺术团、老年扇鼓艺术团、梨乡扇鼓队,并培养出大批赵州扇鼓表演人才,她创作的舞蹈获省市以上奖励60余项,并使之登上大雅之堂、走出了国门。2007年,赵州扇鼓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赵州扇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正以昂扬的姿态在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向前。“我希望将赵州扇鼓这个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好好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曹丽敏信心满满。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