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战时期石家庄的少年英烈

2022-06-01 15:09:23 来源:石家庄日报

字号
  • 超大
  • 标准


王二小塑像。(资料图片)  

▲挂云山英雄纪念碑亭。(资料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在石家庄这片热土上,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一批儿童团员、少年英雄英勇顽强地奋勇抵抗,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少年英雄,血沃滹沱,感天动地;英风烈气,光照太行,浩气长存!

□刘一江 李亭亭/文

本报记者 董子凝/整理

平山“王二小”

——放牛娃阎富华

阎富华,平山县南滚龙沟铧子尖(自然村)人。阎富华自小是村中孩子王,人称为王二小,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妇孺皆知,其本名阎富华这个名字知道的人却不多。

二小自幼家境贫寒,十一岁便父母双亡,孤苦伶仃,以四处乞讨为生。二小自小便聪明懂事,与村民相处融洽,村民们也把二小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这给他艰苦的生活增添了一些温暖。当时时局动荡不安,王二小在维持自己生活之余,还要想尽办法躲开穷凶极恶的日本兵,但王二小在与抗日军民的接触中,逐渐萌发了强烈的抗日情绪,便报名参加了抗日儿童团,并任儿童团团长。王二小给八路军割草、送军鞋、送信,为抗日做了许多工作。乡亲们见王二小生活艰苦,便介绍他为人放牛。

1940年11月,晋察冀日报社从阜平县转移到南滚龙沟村,二小带领儿童团员利用放牛、拾柴的机会给报社望风、放哨,防止敌人偷袭和奸特破坏。王二小在放牛时无时无刻不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窥探着鬼子的动向,一有风吹草动,马上通知报社,让他们转移或者对敌人进行伏击。

二小的好伙伴史林山老人曾动情回忆王二小的故事:“1941年的9月16日,是让我终身难忘的日子。” “吃过早饭后,我就和二哥到山上放牛去了。”当时他和王二小利用放牛的机会,在村边的三道壕处站岗查路条。忽然,他们看到不远处东山顶上的信号树向西侧倒下了。

有敌人从东面进山了!发现情况后,王二小当即命令史林山回村去报信,他立刻把牛赶到地势低洼的山沟里,以防日军把牛抢走。他密切监视敌人,丝毫不敢放松,以防晋察冀日报社的所在地被敌人发现。鬼子四处搜寻无果,突然领头的发现了正在牛背上望风的王二小,就叫他过来带路。

王二小不幸被抓。日军威逼二小让他带路寻找八路军和晋察冀日报社,王二小最初宁死不屈,不给日军带路,诡计多端的日军以杀光全村人为要挟,胁迫二小带路,二小无奈之下只得被迫接受。

日军把枪杆顶在他的后背上逼迫他带路。王二小带着敌人转圈圈,专挑崎岖的山路、坑道走。敌人筋疲力尽,王二小依然精神昂扬,心里盘算着如何才能将鬼子带入八路军的包围圈。疲惫不堪的敌人军官对着王二小大声喊道:“你带的什么路?”王二小却嘿嘿一笑:“你别急啊,着急回家吗?好啊,我送你回老家!”二小话音刚落,四面八方便响起了枪声,如倾盆大雨般的子弹向敌人扫射开来,敌人中弹后立刻倒下。敌军官气急败坏之下,将二小抓起便狠狠地扔向石头,二小奄奄一息,敌人又用刺刀刺死了王二小,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整个山坡。八路军随即用炮火疯狂攻击敌人,敌人全军覆没。

史林山得知王二小的死讯,极度悲痛,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别。“二小哥牺牲时,不过13岁。”史林山悲痛地说。

靠着村民收留、救济的王二小,在这一时刻保护了全体村民。很多百姓都为王二小流下了泪水。

如今,史林山时常去二小的墓前陪伴他,坐在王二小的墓前止不住流泪,风穿过林子发出呜呜的声音,也像是对王二小的哀悼。此后史林山更是成为了王二小的守墓人,持续守墓60多年。他在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儿时伙伴的追思与怀念。

根据王二小事迹创作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传唱不衰。歌曲中展示了聪慧的二小牺牲自己、保全大局的大义之举,二小用自己的小小身躯为抗日战争贡献出所有力量。这首歌传唱至今,已被时代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这首歌不只属于“王二小”一个人,还属于一批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们。

六壮士——血洒挂云山

抗战时期,吕秀兰、李书祥、康英英、康三堂、刘贵子、康二旦六壮士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在挂云山英勇跳崖、壮烈牺牲。六壮士中有三位少年英烈,他们是15岁的康三堂、16岁的李书祥和18岁的李芳芳。

挂云山,位于井陉县东北部,是华北平原和太行山区的分界岭之一。挂云山峰高势险,易守难攻,是井陉东北之屏障,有华北小泰山之称。登顶向东俯瞰,华北平原一望无际;向北眺望,黄壁庄水库碧波连天,平山东、西林山犹如海中仙岛若隐若现;向西向南,则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太行巍巍,远山如黛;山之西不远处,井陉母亲河绵蔓河银光闪闪,宛若玉带。

1940年9月初,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胜利结束,破袭正太路的晋察冀军区左纵队奉命向晋察冀腹地转移。9月5日,驻石门(石家庄)等地日军集中兵力围追堵截,企图把转移部队消灭在滹沱河畔。晋察冀第四军分区平井获支队二大队奉命牵制敌人,掩护部队转移。三中队的李鸿山带两个排和建屏县一区武委会妇女部部长吕秀兰带领的区小队,以及三峪、上庄两村的民兵模范队、青抗先、少先队一起赶赴挂云山牵制敌人。

当晚,李鸿山和吕秀兰带领三中队50多人和区小队、民兵等上挂云山察看地形,部署战斗。6日黎明,从井陉县微水赶来尾追八路军主力的日军进至三峪、上庄。三中队故意鸣枪、吹号引诱敌人。日军误以为八路军主力在山上,兵分五路向挂云山扑来。8时许,约三四千敌人对挂云山形成合围之势。10时许,日伪军向挂云山发起进攻。守卫挂云山的八路军战士、民兵不足200人,武器简陋,弹药不足,但敌人接连两次冲锋都被打了下去。战至中午时分,敌人进攻毫无进展,于是调来一架飞机进行空中侦察。李鸿山被飞弹击中牺牲,指挥战斗的重任全落在了共产党员吕秀兰的肩上。吕秀兰让基干队员李芳芳代替自己在卧狼垴指挥,而自己到主峰担任指挥全山的战斗任务。敌人在佯攻两侧的同时,集中火力强攻卧狼垴。一个又一个战友牺牲了,最后只剩下李芳芳一人。李芳芳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18岁。

正在西边指挥战斗的吕秀兰忽然听不到卧狼垴上的枪声,顿感情况不好,急忙组织火力支援,但日伪军已经控制了卧狼垴,密集的子弹打得支援的队员们无法前进。这时两边的敌人实施了强攻,企图夹击留在主峰的游击队员。吕秀兰等人腹背受敌,子弹也不多了。这时已是下午四五点钟,吕秀兰见牵制敌人的任务已经完成,隐蔽在山上白云洞的干部群众安然无恙,于是决定带领刘贵子等5名战士掩护其他同志突围。敌人的火力太强,突围的战士有的当场牺牲,有的被俘,只有少数熟悉地形的同志藏了起来。

留在主峰的吕秀兰等6人打完子弹,把枪摔坏,拿着仅有的几颗手榴弹从主峰的元春庙冲出来分头突围。敌人见山上只剩下6个人,便停止射击,一起围上来想抓活的。此时,吕秀兰不等敌人靠近,就毫不犹豫地纵身跳下了悬崖。紧跟在她身后的年仅十五六岁的康三堂、李书祥也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跳了下去。接着,三中队炊事员刘贵子、战士康英英,区公所助理员康二旦也跳下悬崖。

张六子——“模范童子军”

张六子,行唐县上方乡上方村人,出身贫寒,从小过着贫苦的生活。看见富裕人家的孩子锦衣玉食,就问父母:“为啥咱家就这么穷?”父母看他年龄小,也没讲多少道理,只是说:“孩子,长大以后要有志气,要改改这世道。”他迷惑不解地点了点头。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断琢磨着父母的话,并经常听见大人们讲“共产党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之类的话,听得多了,他不懂的问题也就多了,因此,经常有意无意地凑到大人面前问这问那,想弄个明白。他提出的问题常使土生土长的村里人难以应付,就不耐烦地说:“小孩子别问那么多。”他不服气地说:“俺小就不该知道? ”

尽管他说不出多少道理,但当时的环境和革命的影响,在他的心里打上了反抗的烙印,埋下了革命的火种。他经常给小伙伴讲革命故事,着了迷的孩子们很愿意找他玩,和他在一起,一同憧憬着明天和未来。

七七事变后,正值入学年龄的张六子没能念上书,却看到了侵略者的飞机、坦克和大炮对家乡的轰炸,目睹了惨死在刺刀下的村民。他的心气炸了,“打倒大坏蛋”成了他唯一的行动和口号。还不满十岁,张六子就加入了本村组织的儿童团,并任组织委员。他组织儿童团员识字、唱革命歌曲,站岗放哨、检查路条、传递情报,活动于上方村及其周围村之间,深受当地军民的称赞,都说他是个机灵鬼,办了许多大人不易办到的事。

1941年至1942年,日伪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了疯狂的“扫荡”“蚕食”和“清乡”,实行了野蛮的“三光”政策。顿时,行唐县境内炮楼林立,行唐人民从此进入最艰苦的抗战阶段。

1942年冬,日军纠集千余兵力,分两路对行唐夹击合围。企图将行唐的抗日武装一网打尽。当时驻上方的我主力部队、区公所、区小队和上方人民共同奋起作战。张六子组织儿童团员也投入到与敌人作战的行列中。他们积极站岗放哨,快速传递情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次反“蚕食”斗争,有效地破坏了敌人的交通线,截击了敌人汽车,活捉了不少敌人,缴获了大量被敌抢劫的粮食,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上方村成了反“蚕食”的堡垒、对敌斗争的前哨,引起敌人极大的恐慌和不安,视上方村为眼中钉、肉中刺。

1943年2月7日清晨,驻扎在上方村西北部的口头镇日军突然包围了上方村。张六子和群众发现情况后,及时转告并帮助主力部队、后方机关和群众转移。他在帮助群众转移时,不幸被偷袭的日军当场抓住。敌人对被抓住的村民采取了打、烧、杀等手段,威逼村民提供八路军和干部的去向,以及粮食藏在什么地方等信息。被捕群众面对敌人的屠刀,宁死不屈。一连杀死几名村民后,日军也未得到任何消息。

这时,敌人又将目标转移到张六子身上,端着刺刀逼近他问:“八路军在什么地方?粮食藏在哪里?”他牢记儿童团“不给敌人带路,不给敌人送信,不吃敌人的糖,不念敌人的书,不告诉敌人藏粮的地方”的“五不”誓词,不紧不慢地回答敌人“不知道”。他的话音刚落,一个日军上去用枪托把他打了个趔趄。又逼问:“你到底说不说?八路军和粮食在什么地方?”他歪了歪脑袋说:“不知道什么八路军,不知道粮食在什么地方!”几个日伪军见他嘴硬,便一拥而上脱掉了他的棉衣棉裤,绑住他的双手,把他赤身裸体吊在一棵大树上继续逼问拷打,打得他遍体鳞伤,但仍未撬开他的嘴。气急败坏的敌人无计可施,把他从树上解下来,残暴地搬起石头对准他的脑袋砸了下去……

张六子牺牲时,年仅14岁。乡亲们掩埋了他的遗体,并在抗日烈士纪念碑上刻上了他的名字。《晋察冀日报》报道了他的模范事迹,北岳区追授张六子“模范童子军”光荣称号。

郭傻瓜——年仅8岁的小英雄

郭傻瓜(1936—1944),儿童团员,1936年出生于晋县(今晋州市)周头村。自幼在抗日小学读书,常听当民兵的父亲讲小八路的故事。参加儿童团后,他经常和小伙伴们在村口放哨、查路条。

1944年10月26日清晨,敌人得知两名区干部住在周头村段老翠家,便派大批日伪军悄悄地包围了村子。当敌人赶到时,两名区干部早已走了,只有看门的民兵韩眼子抱枪和衣躺在炕上。韩眼子听到院里有响声,便机警地躲到了门旮旯里。

两个日本兵同时推门入屋,韩眼子一枪打穿一个日军的腹部,另一个日军吓得逃走。韩眼子乘机拾起倒在台阶下日军的大枪,越过墙头,来到西邻郭长久家的东屋里钻了地道。

一个抗日干部也没逮着,反倒送了一条命,恼羞成怒的日军把全村百姓都赶到东西街上。年仅8岁的郭傻瓜紧紧靠在母亲身边,瞪大眼睛注视着发生的一切。

老奸巨猾的日军军官判断八路军可能钻了地道,于是命令伪军四处搜挖。周头村地道纵横交错,里边有弹药、粮食,一旦被日军发现,损失就大了。人们提心吊胆,暗暗捏了一把汗。

日伪军折腾了半天,一无所获。日军军官认为小孩子好哄怕吓唬,能说实话,于是死死盯住了郭傻瓜,把他从母亲身边拽到一旁,拿出糖块来哄他,他没有接。日军军官又拿出金票哄他,照样碰了一鼻子灰。于是日军军官就直截了当地问地道口在哪里,干什么用的。日军一无所获。

日军气急败坏地对郭傻瓜一阵拳打脚踢,把他推了一个跟头,并用刀逼着他带路,到他家去找洞口。他知道自己家里没有洞口,就装着顺从的样子把敌人领进了自己家,用手指着山药窖口说在这儿。日军军官威胁说,如不说实话,就烧死你。

一个伪军恶狠狠地抓住了郭傻瓜。见此情景,母亲哭喊着上前阻拦,被汉奸用枪托打破了额头,昏倒在地上。日军军官急忙利用母子情再次逼问他洞口哪里,郭傻瓜满腔怒火,咬着牙回答:“不知道!”日本军官恶狠狠地抓起了他吼叫道:“你要是不说,烧死你!”郭傻瓜仍坚定地回答:“不知道!”日军将他扔进了薯窖,接着又点着豆秸往里填。

“娘!”

刚苏醒过来的母亲听到儿子的喊声,如撕心裂肺,想闯过去,但被日军死死拖住。她哭喊着,两手抓地,五指磨出了血。山药窖里喷出了火舌,浓烟冲过房顶。

郭傻瓜被活活烧死,牺牲时,年仅8岁。

张麦收——保守秘密的儿童团员

张麦收(1933—1946),获鹿县(今鹿泉区)北寨村人。父亲张宫祥是村农救会主任。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嫉恶如仇,后担任了村儿童团团长。不管是站岗、放哨,还是送信、送情报,样样工作都很出色,区干部们都很喜欢他,张麦收很快成了区干部的重要帮手。

1946年11月的一天晚上,区农联会主任刘治珠在北寨村主持贫农平分外逃地主的财产,张麦收负责站岗、放哨、联络。这时,有二三百名敌人向北寨村扑来。张麦收发现敌情后,立即报告了刘治珠。刘治珠一边叫大家赶紧疏散,一边拉着他向后院转移。到了后院,刘治珠先上了墙边的猪栏,打算越墙脱险。当刘治珠伸手拉张麦收上猪栏时,因猪栏太高,张麦收个子又小,几次都没有拉上去。眼看敌人已经逼近,张麦收劝刘治珠不要管他,跳墙快走。刘治珠无奈,只好离开,藏在高粱秸里面。

敌人抓住张麦收,押着他到处找人,并恶狠狠地追问:“姓刘的从哪儿逃走的?”张麦收十分机灵地回答:“从墙上跳下去的,往哪儿跑,我怎么知道!”县长张向南闻讯后,急忙带领独立营战士赶来解围。敌人仓皇逃窜时,把张麦收和他父亲及几个村干部一起抓走了。

被穷凶极恶的敌人抓走后,他们备受折磨,但没有一个人向敌人屈服。敌人见张麦收年龄小,想从他口中套出谁是共产党员,谁是农会积极分子。但无论敌人怎么问,张麦收不是不吭声,就是说不知道,没有吐露半点秘密。他的无畏和坚强激怒了敌人,于是敌人把张麦收的父亲带到他面前说:“只要你说出谁是共产党员,谁是村干部,就放了你爹,不说就杀死他。”张麦收看着既当爹又当娘把他养活大、被敌人五花大绑的父亲,悲愤交加,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奋力向父亲扑去。凶狠的敌人无情地拉开了他,同时,把刀架在他父亲的脖子上,厉声逼问他谁是共产党员。面对严酷的选择,张麦收依然回答:“不知道。”敌人的屠刀刺进了他父亲的肚子。张麦收一声惨叫,昏倒在地。

醒来后,敌人又拿着沾满鲜血的大刀逼他说出谁是共产党员。他宁死不屈,斩钉截铁地回答“不知道”,说着冲上去和敌人拼命,被敌人杀害。牺牲时,年仅13岁。

回首峥嵘岁月,一段段悲壮故事,一个个英雄少年,记载着苦难,镌刻着历史,秉承着精神。这些少年英雄身怀壮志,为祖国的和平解放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英雄事迹感天动地,英烈精神激励后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学习英雄,崇敬英雄,争当英雄。少年英雄身上那些无私奉献、不畏艰险、勇敢坚毅、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永远是鼓舞当代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不竭精神力量。

(本文文字内容由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共青团石家庄市委提供。)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