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南寨村 魅力清凉阁

2022-05-17 15:14:52 来源: 燕赵晚报

字号
  • 超大
  • 标准

■临摹康熙御笔的“泰山行宫”匾额。

■明万历年间铁香炉。

地处太行山脚下的井陉矿区南寨村,有一座闻名遐迩的明代阁楼,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充满浓郁地域风情的民间韵味,填充了当地阁楼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宝库,成为石家庄市和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南寨村清凉阁。

□文/梁剑章 图/王世元

跨越五百年的建筑风采

清凉阁,坐落在南寨村中心,因此又名南寨阁,其名称来源,据村里文化底蕴深厚的老者介绍,一是夏日登顶阁楼,时有清凉之风徐徐吹来,使人心旷神怡得名;二是此阁距井陉矿区境内的清凉山约4公里,“登此阁能遥望清凉山而得其名”。

清凉阁坐北朝南,总占地1.2亩,南北长34.6米,东西宽17.1米,基座平台、道观阁楼、通道拱洞融为一体。洞上建台,台上建阁,阁内塑像,主阁与偏阁相承,前殿与后殿相连。整座建筑浑然一体,庄重典雅挺秀,飞檐斗拱彩绘,既是一座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场所,又是一座造型别致、结构独特的建筑景观。

从正面看去,主阁楼台基一丈余高,四周均用当地青石环砌而成。拱洞两侧矗立明万历石碑两通,碑下方落石雕龟座。东西边门是通往阁楼的石门和石阶,石门上方分刻“易俗”和“化民”石匾。二楼平台前置四尊立柱石狮,中间是两块长方形石栏杆,上边刻着“大龙口”和“小龙口”字样。由石阶登上平台,便可到达主殿门口。拱洞上方前面有临时栏杆,每逢当地庙会之日,临时栏杆放开,将预制的宽木板云梯搭上,可容五六个成年人并排上下,入殿观瞻。

二楼正门门楣悬“清凉阁”匾额,门礅石为两尊石狮,两侧是钟鼓二楼,各设铁钟和面鼓。楹厦塑有哼、哈二将。正殿是东岳天齐大帝殿,塑有天齐大帝黄飞虎像,东、西偏殿分别塑药王邳彤、孙思邈像,廊房塑有十帝阎君像。正殿阁楼设女娲宫,供奉女娲神像,东、西阁楼塑有斑疹、眼光像。穿过主殿为后殿,后殿为泰山圣母行宫,殿内塑有泰山圣母像和十二仙女陪像。据史料记载,原后殿门额是清康熙帝御笔题写的“泰山行宫”金字匾额,现以原匾规制重书重置。后院廊厅还塑有白观音、火神爷、赵灵官、王灵官、马灵官等塑像,与整座殿楼融为一体。

清凉阁台基之下是一条南北通行的笔直拱洞,拱洞净高1.7米,宽2.5米。为了通达方便,拱洞增设东西两条附道,分别与中通道交汇,形成“≠”形三路六阁眼。洞道用青石和蓝砖拱券而成,人畜车辆可在洞内自由通行。拱洞石壁上嵌有灯台,放置灯盏,以备夜间照明。洞内还修建地龙桥一孔,以备排洪泄水。

清凉阁虽然规模不大,但文物价值很高。洞口两幢石碑和正门两对石狮以及铁香炉均为明万历年间所制。铁香炉高二米多,上有六角顶盖,下为窗孔式六角虎头腿柱,中间是盆式焚香炉,每层均铸有铭文,字体瘦长。钟楼铁铸大钟为明嘉靖十年铸造,钟面有“皇图永固、地道遐昌、佛日增辉”铸字。明嘉靖年间的石案供桌,刻有“三老观泉、牛郎耕田”图。“飞阁凌虚”匾额为清乾隆年间贡生高有温题,“重楼叠阁”为清同治元年本乡秀才焦六义题,“惠我无疆”为民国十七年奉晋战争结束后村民刻立。还有自始建到重修保存较好的几十副金石碑碣等,都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历时500年,由于不断得到及时维修保护,清凉阁依然保持了其原汁原味的特点,并不断有所增置。台基洞阁的石券结构,83根明柱承架上下回廊六间阁楼,都体现了科学的稳定承载力学,其设计精巧,结构坚实,气势宏伟,集美学、力学、建筑学、几何学于一体,既是民间独具匠心的产物,也是河北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楼阁和文物宝库。

在井陉矿区,曾经流传着一种说法,“南寨的阁,北寨的桥,青石岭上一道坡”,随着时代的变迁,北寨的桥和青石岭上的坡都已经消失,只留下南寨阁这一古老精美的建筑。

三代乡民接力的历史见证

清凉阁的建造,因为全部是民间力量所为,加之当时的经济条件所限,所以延续的时间比较长。民国二十年编纂的《井陉县志料》载:“南寨阁在县北二十七里南寨乡,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乡民焦继友、张廷玺创建”。

南寨村村民介绍,焦、张二人当时并不是村里富裕大户,但因看到村民每年到山东向泰山圣母敬香祈福,萌生了在村里建祠供奉泰山圣母的想法,在获得村民的支持后,两人联众广泛化缘,并且得到了周边僧人、尼姑的大力协助,其所用资财完全来自民间募捐,成就了这一善举。

清凉阁自明嘉靖十九年始建,到嘉靖二十八年建成泰山行祠阁,其间长达九年。碑碣记载:当时“筑台四丈长,三丈宽,一丈高。台上有楼,楼有两层,建东楹三间,西楹三间。”明万历十六年建泰山行祠,重修东西两殿。明万历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建廊厦三楹、钟鼓楼两座,筑阅台,立神门和龟驼碑二通。明万历四十六年仲夏,新建泰山圣母行宫,后殿三间。明万历四十七年仲秋,建碧霞元君后宫三间及后宫院庙舍。至此,清凉阁工程历时70余年落成。以古代20年一代人计算,差不多整整耗费三代多人的心血。

由于建造年代差别较大,每个阁楼之间的墙壁与梁柱往往独立成楼,自成一体。所以,在村民的传说中,有“清凉阁,各顾各”的说法。“各顾各”,就是各建各的,整体看浑然一体。但单独看,则自成一个独立殿室。

到了清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阁楼不断出现的危、透、漏、斜现象,村民自发组织局部维修和维护,部分殿宇还进行了落架重修。比较有影响的两次,一次是清道光元年至十三年的全面重修,一次是民国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的大规模修缮。

1964年12月,清凉阁首次被列入石家庄市重点文保单位,1984年12月第二次被列入石家庄市重点文保单位,1993年7月被列入河北省重点文保单位。

千年古村落的文明新花

南寨建村历史可上溯到秦汉时期。北宋太宗年间,宋与辽交战,皇室赵德芳曾屯兵于此安营扎寨,后改村名为南寨沿用至今。这里民风善良淳朴,崇尚温良敦厚,恭俭包容。现在全村有918户,3480口人,拥有耕地1388亩,林地712亩。

村里的五棵古槐,其树龄均在七八百年以上,有的超过千年,如今只剩下两棵,一棵800余年,一棵600余年,分别位于清凉阁不远的北面和东北面。两棵老树树身粗壮,苍老的风骨依然挺立,每至春天,仍然绽放着清香的绿叶,均已作为名树列为保护之列。1940年百团大战时,我边区四分区侦察员被敌人追赶至南寨,在村民的暗示下躲进古树洞内藏身,躲过了汉奸特务队的追杀,古树为保护抗日英雄立下了一功。

除了清凉阁和古槐树之外,南寨还留下了许多庙宇建筑,如老母庙、老君庙、关帝庙、五道庙等等。当然,最有名气的应该就是清凉阁了。在这里,每一座庙宇楼阁,每一棵古树,都是南寨悠久历史的见证者,生态文化、建筑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传承者。

以清凉阁为题,南寨村还兴起了清凉阁庙会。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前后几天,整个村子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乐曲声声,人海如潮,加上多种民俗活动的演出,场面宏大壮观。庙会与农耕、经济、贸易、文化结合在一起,收到了祈福、交流、娱乐的多种效果。“历代壮奇观,千古英雄收眼底;高台欣共赏,数声雅调拓胸襟”,悬挂在清凉阁对面仿古戏楼上的一副对联,深刻地揭示了庙会的丰富内涵。

现在的南寨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支部和村委会积极实施振兴乡村战略,致力发展南寨经济,盘活社区土地,逐步实现集体、个人利益的双赢。他们改善人居环境,为居民安装了煤气与暖气,实现了“双气”入户;对村内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对入村口、古建筑进行了夜景亮化。他们致力于文化整合,建设了红色堡垒街、振兴乡村战略街、法制宣传街、孝德文化墙等,把党的政策和惠民措施深入人心。他们还积极谋划古槐街仿古建筑小吃一条街项目,以形成自身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路子。

在厚重历史与现代文明的交汇中,古驿上的明珠南寨村正在散发着前所未有的魅力。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