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华北大学旧址 正定这些建筑藏着多所“双一流”大学的根

2022-05-09 08:22:52 来源:燕赵晚报

字号
  • 超大
  • 标准

当年华大师生种下的梨树又挂果了

探访华北大学旧址 正定这些建筑藏着多所“双一流”大学的根

■栖贤楼前的介绍展牌。

■梨树又挂果了。

■华北大学旧址礼堂。

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若论起中国人民大学的“根”,目光则要定格在石家庄的千年古城正定的一处建筑群,曾被誉为“全解放区最高学府”的华北大学。虽然华北大学在正定办学仅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但它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史以及中国教育史上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文/图 本报首席记者 南开宇

当年华大师生种的梨树挂果了

5月7日,驱车驶入石家庄正定古城常山东路,进入二五六医院北门,向东再向南,很快,一座尖顶的教堂式建筑跃入眼帘。绕到这座建筑南面,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华北大学旧址”几个大字赫然入目。石碑上标明,这里是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1858年的天主教堂虽经过重修,但从高大的穹顶和高耸的柱子上,仍可感受到壮观。华北大学时期,这里曾作为学校的礼堂,现在已被保护起来。

华北大学旧址由几栋老建筑组成。这座红白相间教堂式建筑坐北向南,主体为典型的单层哥特式建筑,局部二层。上世纪六十年代,其两侧原有的高起塔楼被毁坏,门窗已改为新式玻璃门窗。教堂东侧的栖贤楼是一栋二层的西式建筑,楼南面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一棵侧柏,当时校长吴玉章及著名作家丁玲曾在此办公。“丁玲办公室旧址”内还留有她写作用的桌椅等简单家具。就是在这儿,丁玲最终修改完成了名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栖贤楼南侧,一座青灰色的二层楼也是有故事的老建筑。它建于1889年,当时是一座修女楼。1948年华北大学在此办学时,成了学生们的宿舍。“当时,学员们的住宿条件比较艰苦,一座三间房相通的房子里,挤30多人。饮食方面,实行供给制,一日两餐,每周有两餐是细粮,其余时候是粗粮。”石家庄市政协常委、河北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王律介绍说。

除了几栋旧址建筑,华北大学旧址处一排梨树也成了游人参观拍照的打卡地。据了解,这些梨树都是当年华北大学的师生们栽种的。5月7日探访时,生机勃勃的梨树又到了挂果时。“现在梨树依然每年开花、结果,而且果子很甜。”有工作人员说。

中国人民大学从这里走来

“遥想70多年前,在这座学校里走出多少开国名师、建国栋梁,我们能不为之自豪,为之感奋……”看着眼前的建筑,王律感慨道。“中国人民大学从这里走来”,这是人民大学老校长亲笔为正定华北大学所写的题词。

王律介绍说,华北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延安的陕北公学和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1947年11月,华北联合大学自束鹿(今辛集市)迁驻正定。1948年春天,中共中央东渡黄河,来到晋察冀边区。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急需建立一所高等学府,为解放全中国培养干部。1948年5月,中共中央研究决定,原属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合大学与原属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校址设在正定县城的天主教堂。毛泽东为华北大学题写了校名。1948年5月28日,周恩来给“党内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写信征求意见,希望他能担任华北大学校长。吴玉章读了周恩来的信后欣然接受。

华北大学受中共中央华北局领导,吴玉章任校长,范文澜、成仿吾任副校长,钱俊瑞任党委书记。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培养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服务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干部为办学宗旨,下设四部两院:一部为政治学院,对知识青年进行短期政治思想训练;二部为教育学院,培养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干部;三部为文艺学院,培养文艺干部;四部为研究部,从事研究和培养、提高大学师资;两院是工学院和农学院。

1948年8月24日,华北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吴玉章为华北大学制定了“忠诚、团结、朴实、虚心”的八字校训。在王律提供的华北大学成立典礼资料照片上可以看到,人们满怀喜悦地走向礼堂的这座典雅建筑。

华北大学是大师荟萃的学术殿堂

在王律收藏的《华北大学成立典礼特刊》上,登载着校长吴玉章的亲笔题词:“华北大学成立——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心”。

大批文艺精英和学术理论名家云集,使华北大学一时鼎盛,确实称得上当时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中心。包括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乐天宇,史学家范文澜,经济学家钱俊瑞,哲学家陈唯实等,可谓群英荟萃。从主要领导配备、完整的院系设置、强大的师资队伍看,华北大学堪称“全解放区最高学府”。特别是第四部研究部,下设8个研究所,汇集了各学术领域雄厚的研究力量。华大在文学艺术的教学和创作演出方面,更是群星璀璨,成就卓著。沙可夫、艾青、光未然担任文艺学院领导。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王昆,著名话剧演员李婉芬,现当代著名诗人牛汉等,都从这里走上了革命艺术生涯。华大文工团创作演出的《红旗歌》《生死仇》等一批剧目更是影响深远。

因此,华北大学成为培养建国英才的摇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共培养了近2万名干部。他们毕业后被分配到祖国的各条建设战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华北大学是新中国高等教育摇篮

“通过寻访众多原华北大学师生以及多年来对有关历史文献的搜集研究,初步总结出华北大学的四大历史性地位和贡献。‘解放区最高学府’、‘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心’、‘培育建国英才的摇篮’、‘新中国高等教育之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华北大学是石家庄市区周边红色文化资源最为密集的一座富矿;是解放区文化名人、学者教授云集,大师荟萃的学术殿堂;是建国前夕创作成果最为丰硕的革命文艺大本营;是当时广大进步青年向往接受革命洗礼的红色圣地。”王律说。

1949年初,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党中央机关及政府有关部门开始迁入北平。1949年4月,华北大学各部也开始陆续迁入北平。年底,大部分学员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至此,华北大学圆满完成了为全国解放培训干部的历史任务。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成为了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采访中,王律表示,华北大学的另一突出贡献,是它孕育了新中国一批各具特色的高等院校,可以说华北大学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摇篮。华大的工学院后来发展为北京理工大学;农学院逐渐发展为中国农业大学;二部外语系发展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三部离开学校后分别筹建、创立了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同时,部分干部、教师分赴中原和广东,筹建中原大学和南方大学。

对华北大学的历史,王律可谓倾心研究。他总结概括出华北大学的“四个开创”:新中国高等教育从这里启航;新中国社科研究从这里起步;新中国文艺经典在这里诞生;新中国文物保护在这里奠基。这四大开创性意义,奠定了华北大学不仅仅是一所高等学府,更是名副其实的新中国各项文化事业的发祥地。

历时十多年的研究挖掘,王律还总结出华北大学的“四个贡献”:全国解放区最高学府;培养建国人才的摇篮;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心;新中国高等教育之母。

同时,通过大量史料和采访,王律还提炼出华北大学的“四个结合”:教育与革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课堂与劳动相结合。

70多年风雨后,漫步在二五六医院内华北大学旧址前,仍能想象当年华北大学的盛况。王律认为,华北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与古代和西方学府截然不同的一所新型大学,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优良的校风、学风、文风、作风,对当前高等教育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编辑:刘晓婷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