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面塑美

2022-03-11 10:38:52 来源:石家庄日报

字号
  • 超大
  • 标准

井陉县南张村是一座千年古村,每年正月十八的观音庙花火会和面塑展至今已历时200余年。除了绚丽多彩的花火,火场中摆放的村民们精心制作的各种面塑作品更是引人注目,多时可达170多桌、近千盘作品。2011年,南张村面塑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报记者 杨惠玲

南张村面塑展作品惟妙惟肖,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井陉县南张村历史悠久,早在隋代,这里就有村民居住。南张村文化底蕴丰厚,村中文物古迹、民居古建较多,其中“小天台真武庙”“观音庙”“龙王庙”“古戏楼”等各具特色。由祭祀酬神、庙会花会等活动形成的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正月十八的花火会面塑展就是一项传承200多年的民间文化遗产。

千年古村的传统技艺

据南张村观音庙碑文记载,早在清代雍正、咸丰年间,村中就有在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庙会燃放花火的习俗。花火的燃放起点在观音庙前,用几十丈长的药线连接到火场的火竿上,引燃火场和火竿上众多的花火,各种烟花、爆竹、礼花飞向夜空,绚丽多姿,引来观者如云,场面十分壮观。火场中要摆放村民们精心制作的形态逼真、惟妙惟肖的各种面食供品。最初的供品基本上是面制的猪羊、寿桃、石榴、枣糕之类。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面食供品不断地变换花样,制作技艺也越来越细腻,并且由最初的祭祀酬神供品逐步演变成了工艺精湛、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的面塑工艺品。

南张村的老人们回忆,村里的观音庙花火会和面塑展每年举行一次,至今已历时200余年,但由于兵燹战乱、天灾人祸等原因曾几度被迫停办。1975年,这项传统的民俗活动得以恢复,并将花火会的时间改在农历正月十八举行。

恢复后的花火会每隔三年大规模举办一次。大办之年的面塑展品一般可以达到80多桌,每桌5盘,共400余盘面塑精品摆放在火场中间,2019年曾达到170多桌、近千盘作品。规模较小的年份,面塑展品也能达到40多桌、200多盘。今年南张村的面塑展虽然规模不大,但依然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参展的面塑作品既有人物和动物,也有植物、花鸟鱼虫,既有原汁原味的素色面制品,也有精雕细刻的各种造型,尤其是以冬奥为主题的作品更是引人注目,观者无不连声赞叹。

古老民俗的传承创新

以北京冬奥会为主题的面塑作品。

在有“面塑之乡”美誉的南张村,我们见到了南张村面塑的传承人仇润林。60多岁的仇润林从事面塑制作已经40多年了。

仇润林介绍,南张村面塑使用的主料是面粉,辅料是江米面、甘油、蜂蜜和食用色素,做法可分为老、新两派。老派传承古老的工艺,即和面、捏塑、蒸熟、上色后完成,可以食用;新派工艺则加入了防腐剂,能让面塑不生虫,经久不坏可存放,其制作过程也有所不同,“就是把主辅材料按比例掺好,加水揉匀,上笼蒸30分钟,晾凉后再把色素揉进去,就可以捏、剪、雕、刻、贴,一次成型。”

在仇润林家里,摆放着制作好的面塑作品,有福寿延年、十二生肖、井陉拉花、孔雀开屏……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一件复杂的面塑作品,有时候需要制作好几天,从琢磨造型到色彩搭配,十分劳心费神。但是看着做好的面塑作品,特别有成就感。”仇润林不仅制作传统面塑作品,也不断进行创新,“丝绸之路”“万里长城”“冬奥加油”等作品,就融入了她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南张村很多人家都会制作面塑,每年正月十八的庙会就是他们展示手艺的一个平台,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以花卉为主题的面塑作品,栩栩如生。

虽然南张村面塑这项民俗技艺已传承了几百年,但由于很多面塑老艺人都是上了岁数的妇女,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南张村面塑曾面临着失传的境地。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南张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特聘民俗艺术家张智为总顾问进村指导,解决了面塑干裂霉变的问题,并结合新工艺提升面塑作品的品位和文化内涵。村里建起民俗展厅,以直观的方式向社会展示南张村面塑的魅力。与此同时,村里还成立了面塑协会,招收心灵手巧的年轻女学员,开展竞赛、展览等活动,传承先人留下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

经过深入挖掘和培训传授,南张村如今已有200多人能够独立制作面塑作品,并且技艺越来越精湛,在省市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2011年,南张村面塑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南张村面塑已经成为强村富民的一项产业,也成为井陉县的一张文化名片。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