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记忆 商海明珠 ——探访我市省保单位铁行会馆

2022-02-25 09:55:08 来源:石家庄日报

字号
  • 超大
  • 标准








图为铁行会馆正房。图为正房屋檐下的斗拱。

本报记者 刘迪 摄

□本报记者 刘迪

在鹿泉区会馆路西口路北,有一处被当地人习惯称为“东会馆”的古建筑群。因为屹立在驻军围墙内,“东会馆”与世隔绝,遗世独立。斑驳的红门被时间的大手推开,步入其中,一两声鸟啼更显清幽,整个世界仿佛处于静寂之中。然而,在历史上,这里却是最热闹、繁华的所在。“东会馆”名为铁行会馆,这座商务会馆正是清代山西各路客商在获鹿(鹿泉)经商而集资修建的商务办事处。

自宋代始,获鹿就是山西、陕西、河北三省通衢的商品交易重镇,成为享誉国内的旱码头。“一京(北京)、二卫(天津卫)、三通州,赶不上获鹿旱码头”,当时,这里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尤以铁货为盛。获鹿锄板、铁锹、铁锅、犁铧、铁农具……铁行会馆是专门从事铁器营销的商务中心,据史料记载,铁行会馆始建于清代雍正二年,由山西省经营铁货的商人出资兴建,并作为在获鹿经商的山西人聚会、居住的场所。会馆的购置土地达20多顷,以利本行商人来往居住。

铁行会馆坐北朝南,是一座由二进院落组成的古建筑群,至今保持着原来的平面格局,现除照壁、大门、钟鼓楼已毁外,其余东西碑亭、前院东西厢房、过厅、后院东西厢房、正殿东西耳房、正殿等十余座建筑结构基本完整,具有清初建筑风格和山西建筑特点。在晨曦中,踏着青砖步入前院,首先看见两座碑亭,其建筑上为四角钻天顶,上布青瓦,下为石柱四根,可惜的是,石碑已无存。

走进第一进院,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前后出檐的过厅——北上房。前后出檐、面阔五间,过厅便是会馆的会议厅和接待处。身处其中,不禁想问到底曾有多少来往商人齐聚这里,觥筹交错间共谋商事,在过厅前面东砖柱的砖上阴刻“乾隆六年”四个字,可能是乾隆六年重修时匠人所刻。

从高大、古朴的过厅穿过,便来到了后院,正房为会馆的大殿,这是一座由三间悬山顶大殿前带卷棚顶的拜殿组成的抱复式建筑,结构奇特。远观大殿,绿色的琉璃瓦在蓝天下泛着光芒。走近细看,大殿石柱上阳刻了两副对联,中间一副为“大义参天志士仁人齐北首,英名盖世愚夫庸妇亦倾心”。外边一副为“豪杰虽为圣人绍文宣而兴起,英雄得称夫子开武穆之韬铃”。两副对联以歌颂关羽的“仁”和“义”来联络,团结铁行商会的同仁。 

踏上台阶,站在大殿的屋檐下,瞬间就会被屋檐下的斗拱所吸引和震撼。斗拱装修形式变化多样,其中“斗”变化为云朵状,“拱”“昂”变化为龙头和如意云头,斗拱结构复杂,加上彩画,更显得富丽堂皇,创意精巧,十分罕见。铁行会馆规模宏大,保存比较完整,布局合理,构造奇特,国家和省市文物专家观后赞不绝口。尤其是作为商业会馆的古建筑,在我省保存下来的很少,全省有数百处文物保护单位,商业会馆唯独铁行会馆一处,被誉为商海明珠。

以前人们只知道这里是“东会馆”,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发现了一通民国时期的石碑,才清楚叫铁行会馆。这座石碑名为“建修悬锺石碑坊记”,从碑文中可以看出当时商人处于外扰内乱的民国时期,他们忧国忧民,希望激起人们的爱国热情。过去敢于在碑文中针砭时弊的石碑实属罕见,鹿泉区已发现的数百通古代石碑中仅此一件。与“东会馆”相对应的西会馆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更显得铁行会馆遗留下来的幸运。它记载着鹿泉区古代旱码头的辉煌与兴衰,是体现鹿泉区经济、文化历史底蕴的实证。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