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庄新春“幸福账本”:环境变美了 钱袋子鼓了 日子有奔头了

2022-01-30 14:27:00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2022年2月7日,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北庄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一个新北庄正在向我们走来。燕赵晚报记者 李青 摄



1月28日,北庄村团结食堂工作人员展示制作的特色面食。 新华社发



游客参观“团结就是力量” 村史馆。 燕赵晚报记者 李青 摄



干净整洁的农村小院。  燕赵晚报记者 李青 摄



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来。 燕赵晚报记者 李青 摄



北庄村电商直播助农惠农展销基地。 燕赵晚报记者 李青 摄


北庄新春“幸福账本”:环境变美了 钱袋子鼓了 日子有奔头了

今天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一周年的日子  北庄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个新北庄向我们走来

今天,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北庄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民收入日益提高。2021年,北庄村村民年平均收入达到了2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20万元。北庄村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团结就是力量”精神,唱好“团结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力书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在小康路上大步前行。


一个新北庄正在向我们走来

燕赵晚报讯(记者 刘志茹 崔虹)大红的灯笼、崭新的对联、灿烂的笑容……昨天,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洋溢着一派春节的喜庆气氛。“修了路,安了路灯,还把房子加了保温层,日子更是越来越好。”说起村里一年来的变化,76岁的封翠书如数家珍,乐得合不拢嘴。

去年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庄村全体党员,把乡亲们更好团结凝聚起来,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并向乡亲们致以新春的祝福。

一年来,北庄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走在北庄村街头,路面平坦干净,绿化带相互映衬,农家院错落有致。真可谓一街一角皆是景,乡村环境美如画。“以前的路坑坑洼洼不好走,现在都修成了柏油马路,又平整又干净。”封翠书说,村里还找专门的公司进行设计,让村民房子的外观既统一又漂亮,而且还给房屋墙体加了保温层,“听说以后就能冬暖夏凉,俺们再也不用受罪了。”

一年来,北庄村的村民生活更加幸福。1月27日上午,封振兴和家人们边准备年货边开心地聊着家常。“已经煮好肉了,今天炸年糕,过两天就去买年货。”封振兴告诉记者,大概从去年6月份开始,她就在村委会旁边的超市从事收银工作,每月工资2500元,不仅给家里增加了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村里每月会给两三百块钱的光伏发电钱,年初还给我们分红了呢。”封振兴的笑容渐渐扩大。

其实,封振兴只是北庄村村民的一个缩影。遵循“红色北庄、绿色振兴”的发展思路,北庄村立足自身实际,确定了以红色产业为主导,发挥绿色资源优势,构建以红色旅游为主,以休闲农业、家庭手工业、光伏等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古月豆腐坊、北庄村电商直播助农惠农展销基地、精品红色民宿院等一系列项目的竣工实施,为村民增加了诸多就业机会,大幅提升了他们的收入。2021年,北庄村村民年平均收入达到了2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20万元。

“‘团结’是北庄人克服困难的法宝,也是发展的金字招牌。”谈及北庄村今后的发展,该村党支部书记封红卷说,北庄村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坚持以红带绿发展思路,巩固发展成果,继续强化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富民,让村民日子越过越美好。

如今,一幅环境美、产业美、生态美、精神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北庄村徐徐展开。


北庄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燕赵晚报记者 刘志茹 崔虹

今天,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北庄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民收入日益提高……北庄村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团结就是力量”精神,唱好“团结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力书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在小康路上大步前行。

道路更干净更好走了

走进北庄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平坦的马路,这是北庄村去年刚修的环村路,大概长2公里,这条路让整个村子形成了一个闭环。

“俺们村越来越好了。”提起自己的家乡,51岁的北庄村村民封素丽告诉记者,以前,村里都是土路,不仅坑洼难走,更让村民们难熬的是,晴天出去一身土、雨天回家两脚泥,别提多脏了。“不到一年的工夫,俺们村都修了柏油马路,又干净又平整,可好了。”封素丽乐呵呵地说。

让封素丽开心的不止是路好走了,更主要的是,村里的环境也变美了。“以前,人们都是把洗菜水、刷锅水直接倒到路上,有时候还能看到菜叶、米粒。”封素丽说,这么一来,夏天会招苍蝇蚊子,冬天容易结成冰,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不出门,就怕一个不小心被滑倒。“现在好了,村里有了污水管道,街上变得更干净、更好走了。”封素丽说,不仅如此,路边还种着花,“村里的路好走了、路灯亮了、环境美了,俺们也开心了。”感受着村里的变化,与所有村民一样,封素丽打心眼里高兴。

听着村民们愉悦的声音,望着他们开心的笑容,封红卷不由自主地跟着高兴。他介绍说,去年以来,北庄村党支部积极对接交通部门,组织实施了村路改造提升工程,利用扶贫资金提升村内街道和田间路,改造通村路2.4公里。同时,按照绿色、生态、宜居原则,实施道路景观绿化工程,在村内道路两旁、空闲地块种植绿植花草,安装路灯射灯、建设凉亭长廊等道路景观,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观,让村庄更清洁,环境更宜人,乡村振兴底色擦得更亮。

保温层让房子冬暖夏凉

虽然外面寒意逼人,但走进78岁的魏俊林老人居住的屋子,暖意顿时袭来。“这保温层挺管用。”魏俊林老人笑着说,去年,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村委会给村民的房屋墙体加装了保温层,“俺家5间房子都有保温层,听说夏天还能隔热,那太好了。”

不仅如此,魏俊林家的房顶由以前的平顶改成了坡顶,而且还扣了瓦。这样一来,雨水和融化的雪就可以自动流下来,村民们再也不用到房顶上去扫雪了。“房顶扫雪是个危险活。”魏俊林说,从今年冬天开始,自己再也不用为这件事担心了。

在北庄村走一圈,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村民的正房房屋:清一色的灰色屋顶,而且做成了斜坡,看上去更加美观。村民房屋的外墙刷了一层淡黄色的真石漆,与深灰色小砖搭配起来,显得非常协调。不仅如此,面向街道的侧墙上,还挂着一个大大的圆形“福”字。“这些都是统一设计施工的。”封红卷介绍说。

封红卷告诉记者,为了让村民住得更舒适,去年以来,北庄村对村里的民宅进行了提升改造,墙面做了保温层,冬暖夏凉。最近一段时间,已经有村民回来翻盖房子,准备在村里住了。“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肯定会吸引更多的村民回来。”封红卷信心满满地说。

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总书记回信以来,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王俊彦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丈夫不幸因病去世,留下她和三个孩子,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然而现在,50岁的王俊彦一扫之前的愁容满面,取而代之的是幸福的笑容。“我在村里的公益岗位上班,一个月能挣1500元,兼职做导游3个月挣了9000元,屋顶的光伏发电每年能收入3000多元。”王俊彦说,再加上土地流转和村里分红,一年总共能收入3万多元。“快过年了,我买了半扇猪肉、几十斤豆腐,往后的日子更有希望、有奔头。”王俊彦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封红卷告诉记者,北庄村是岗南水库移民村,因耕地少、底子薄,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户119人。面对贫穷,北庄人没有屈服。79年前,革命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在这个小山村唱响,这首歌一直激励着北庄人团结一心,苦干实干。近年来,北庄村加快脱贫攻坚步伐,项目、资金等资源不断汇入,2018年,全村整体脱贫出列。

强村富民,关键靠产业。一年来,北庄村以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红色文化教育为核心,加速构建以红色旅游为主,以休闲农业、家庭手工业、光伏等为补充的产业体系,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引进社会资本和专业团队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引导村集体和村民以土地、房屋等资产入股或租赁参与项目开发,获得租金、股金、薪金,增加村民收益、壮大集体经济。

“村子以‘企业+村合作社+农户’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建成2个精品红色民宿院落进行试点;通过‘社会资本+政府补贴’模式,流转闲置农宅,建设‘团结食堂’推出红色特色餐饮;与‘拼多多’平台合作,建成占地700平方米的红色文创展销基地,吸纳县内红色文创、古中山艺术品、土特产、非遗手工等特色产品,构建起‘线上+线下’展销体系……”封红卷说,在多种产业的支持下,2021年,村集体收入有了大幅提升,达到1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

文化活动一个也不会少

曾经,北庄村村民所谓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聊天;眼下,北庄村村民想唱歌跳舞了,可以到村里的文化活动广场。这也是34岁的秦惠莉闲暇时最喜欢去的地方。

记者发现,文化活动广场上不仅挂着红灯笼,更有《团结就是力量》的歌词和歌谱。望着熟悉的歌词,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现在天儿冷,人少。”秦惠莉说,天儿暖和的时候,文化活动广场每天晚上好多人。大家凑在一起跳跳舞、唱唱歌,说说各自遇见的新鲜事,有说有笑的,别提多开心了。

秦惠莉告诉记者,现在,村民既有休闲娱乐的地方,也有补充精神食粮的地方,那就是团结书屋和红色书屋。记者注意到,团结书屋比红色书屋面积大些,书籍的数量多些,两个书屋里书籍的内容都涵盖了文学、历史、社科、农业等多个方面,能满足村民的各种需求。

让“团结就是力量”激励鼓舞更多人

走进新建好的“团结就是力量”村史馆,一张张照片和饱含深情的文字,真实地展现出了北庄村历代传承精神脉络。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修建岗南水库,北庄村响应国家号召,搬到了山坡上的旱地。那些年,日子过得苦,为了维持生计,许多村民背井离乡外出打零工。“当年村子里没产业,村民赖以为生的土地又极为有限,真不知道这日子咋过。”紧接着,75岁的齐泽民话锋一转,“俺们可不认命,因为俺们知道,只要大家伙儿团结在一起,就没有翻不过的山,跨不过的坎。”

这些年,北庄村的党员干部和村民团结一心,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渐渐地,村子的柏油路修通了,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村里有了自己的富民产业,村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正在步入小康的路上阔步前行。

“北庄村共有320人,目前在村里的有160多人,比去年年初增加了50多人,具有劳动能力的100人基本上都在本村和西柏坡镇实现了就业。”封红卷说,将来红色民宿、团结食堂等项目正式运营后,将吸纳更多村民就业。

封红卷告诉记者,除了解决村民就业,村里还将安排空置住宅“上岗”。“村里原来有20多处闲置住宅,去年经过修缮后已经全部出租,交给专业公司运营民宿,村民收入有了保障。”封红卷说。

“‘团结’是北庄人克服困难的法宝,也是发展的金字招牌。我们将继续发扬团结精神,展示团结力量,让‘团结就是力量’激励鼓舞更多人!”封红卷满怀信心地说,北庄村会牢记总书记嘱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坚持以红带绿发展思路,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富民,让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编辑:范瑞君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