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用生命“为祖国而歌”

2021-09-01 09:49:03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ss.jpg

诗人陈辉,也是烈士陈辉,1945年,他牺牲在河北抗日战场时,还不到25岁,但他在晋察冀边区、在河北留下了生命中最炽热的诗行。

□本报记者 石雅彬

在抗战热土上写下诗行

今年初,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第四季唱响了“致敬英雄”主题,其中就有重新演绎的诗人陈辉的诗作《为祖国而歌》。诗中写道:“祖国呵,/在敌人的屠刀下,/我不会滴一滴眼泪,/我高笑,/因为呵,/我——/你的大手大脚的儿子,/你的守卫者,/他的生命,/给你留下了一首无比崇高的赞美词。我高歌,/祖国呵,/在埋着我的骨骼的黄土堆上,/也将有爱情的花儿生长。”

节目特别展示了陈辉《为祖国而歌》的手稿,并朗读了陈辉诗集《十月的歌》中《我和人民》一文。经典传唱人俞灏明提到,手稿有很多涂改的细节。拿着“枪、手榴弹和诗歌”的陈辉,用生命留下崇高的“赞美词”,反复推敲的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一位青年炽热的爱国情怀。当俞灏明将《为祖国而歌》化为时而深情、时而高亢的歌声,替陈辉向祖国发出跨越79年的告白,那一刻,手稿上的文字有了温度,年轻战士的样子也一并生动起来。

陈辉,原名吴盛辉,湖南常德人,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奔赴延安,1939年来到晋察冀边区。直至牺牲,他都战斗生活在这片抗战热土上。早在联大学习时,民先队墙报上就发表过陈辉的诗。后来在敌后战场,他写的不少诗刊登在《诗建设》上。他把街头诗、诗传单写在敌后乡村的墙上,或者刻成蜡纸油印出来,撒在战斗前线或者敌人的据点、碉堡里,鼓舞军民抗战斗志。他用热情洋溢的诗歌,歌颂共产党、歌颂祖国、歌颂晋察冀根据地抗日军民的英雄事迹。

长诗《月光曲》是他1940年春在一次反扫荡中写的,其中写道:“妈妈,你看,/那是什么呀,/是不是一群红色的马队/闪电式地奔跑在河岸上?”“啊,孩子,那是晋察冀的子弟兵,/他们呀,骑上太行山的骏马,/趁黑夜,去夺回失去的/祖国的城市和村庄。”

在陈辉的作品中,有许多“妈妈”或“母亲”的意象,在河北文学馆近日举办的一场有关晋察冀诗歌的讲座中,学者李建周也特别提到这一点,在陈辉的笔下,“流泪的母亲”“平原上的母亲”“麦地里的母亲”“垂着稀疏白发的母亲”……这些母亲,有纤弱的也有刚强的,融合了南方和北方的母亲形象,大地、母亲、祖国这些意象在陈辉诗中是共生的。他对未来、对共产党充满坚定的期待,就像他完全信任母亲一样。

是诗人也是战士

1940年秋,经过反复请命,这位拿笔的诗人离开了晋察冀通讯社,前往房涞涿地区——位于平西地区和冀中地区中间的房(山)、涞(水)、涿(县)三县,担任区委书记并领导武工队工作,成为一名真正的拿枪的战士。他说:“诗人必须是战士,不当战士,哪能写出好诗!”

这一地区是战略要地,斗争极其残酷,陈辉的同学、好友何辛曾回忆,陈辉去之前已经有五位区委书记都不幸牺牲了,敌人将那一带治理成“强化治安模范区”,可陈辉带领武工队像一把尖刀直插敌人心窝,很快在拒马河畔的涞涿平原建立起一块隐蔽的根据地,陈辉本人也成为日伪口中“双手能打枪,双手能写梅花篆字”的“神八路”。

为了完成任务,陈辉曾化装勇闯日伪盘踞的涿县县城,望着涿县县城内辽代所建的巍峨双塔,陈辉激情澎湃,写下了《双塔诗》:“双塔昂首迎我来,/浮云漫漫映日开。/千年古色凝如铁,/一身诗意铸琼台。/涿郡胜状留人叹,/张侯豪志潜于胸。/今朝仰拜晴斓面,/明日红旗荡尘埃。”署名就是“神八路”。气得伪县长悬赏捉拿他。

在机智勇敢战斗的同时,陈辉还在永不疲倦地写诗,在山岭上,树荫下,路边的石头上,伸不直腰的地堡里,昏暗的油灯下,都是他的书桌,他把诗当作投向敌人的长枪。《卖糕》中卖糕人借着做生意的机会散发“红红绿绿的小纸条”;《吹箫的》中吹箫人为前进的队伍吹奏颂歌,自己也加入“背枪的行列”;《回家去吧》中小孩子也渴望“长得很大很大,到鸭绿江边去跑马”……面对死亡,他写道:“死也要烧,/死也要响,/死啦,/也要保卫我们的土地呀!”……陈辉说,诗是他的生命,他的生命是诗。

就是在这里,陈辉写下了激情洋溢的长诗《为祖国而歌》。他高唱“当祖国呵,/你以爱情的乳浆,/养育了我;/而我,/也将以我的血肉,/守卫你啊!”他还创作了长达52行的《为伊甸园而歌》“我的晋察冀啊,/你的简陋的田园,/你的朴质的农村,/你的燃着战火的土地,/它比天上的伊甸园,/还要美丽!”在他的诗中,明天的中国,像伊甸园一样完美、幸福。

在陈辉短暂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一万多行诗,这些诗都是有力的战斗武器。田间曾评价他:“陈辉是十月革命的孩子。他的手上,拿的是枪、手榴弹和诗歌。他年轻的一生,完全投入了战斗,为人民、为祖国、为世界,写下了一首崇高的赞美词。”

将生命和诗行献给祖国

1945年2月8日,由于叛徒告密,陈辉在拒马河畔韩村,遭敌包围,苦战数时,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宁死不做俘虏,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壮烈牺牲,牺牲时还不满25岁。陈辉牺牲后,他的首级被侵略者悬挂示众,遗体被残忍地丢给狼狗。后来,乡亲们趁着夜色将他的头颅悄悄抢救回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安葬在河北省涿州市烈士陵园里。

在陈辉的墓碑上刻着他的遗作:“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子七尺躯,/愿为祖国捐。/英雄抛碧血,/化为红杜鹃,/丈夫一死耳,/羞杀狗汉奸。”年轻的战士,将生命和诗行,都奉献给深爱的祖国。

陈辉的牺牲不仅是晋察冀诗歌界的损失,也是中国诗坛的损失,他牺牲多年后,依然有许多研究者和评论家研究他的诗,赞美他的诗。新中国成立后,陈辉诗集《十月的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诗人田间为其作序,收入陈辉诗作40多首,17万余字;著名诗人肖三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选入他的诗作《献诗——为伊甸园而歌》等;作家魏巍主编的《晋察冀诗抄》选入他十几首诗。2005年,诗人魏巍撰文《为伊甸园而歌——纪念抗日英雄诗人陈辉壮烈牺牲六十周年》以缅怀这位年轻的烈士。他从未被忘却,他和他的诗歌都铭刻在人们心中。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