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谱写慷慨悲壮的英雄战歌

2021-07-21 09:55:57 来源:石家庄日报

字号
  • 超大
  • 标准

25480133-1_u_1.jpg

从枪林弹雨中闯出来的我省作家李晓明,以亲身经历创作了两部红色经典作品《平原枪声》和《破晓记》,他的作品始终高扬主旋律,述说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诸多精彩而动人的英雄故事。

□本报记者 石雅彬

亲身经历血与火的洗礼

李晓明1920年出生在河北枣强县,原名李鸿升,1938年入党,历任中共肖张区委书记、分区青年救国会主任、冀南五地委青委书记及青年营营长,旅宣教科长、中共枣北县委书记、县游击大队政治委员,中共大别山固始县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任武汉市委党校副校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南局农委办公室主任,广东省文艺创作室主任,湖北省文化局局长,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艺术局局长等职。

195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李晓明的长篇代表作《平原枪声》(与韩安庆合作),小说出版后,受到读者的欢迎与喜爱。1978年,修订后的《平原枪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发行。1965年,李晓明的又一部长篇小说《破晓记》(与韩安庆合作)出版,很快风靡全国,成为另一部红色经典作品。

李晓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平原枪声》和《破晓记》两部小说里的主人公马英和江峰身上都有他的影子,他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结合得很好。马英是抗日游击队的队长,出身农家,粗识文字,智勇双全,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领导冀南人民与敌人展开了生死搏斗,这正应和了作者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经历,他也像马英一样,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共产党干部。《破晓记》里的江峰是解放军南下干部,带领大别山人民在金刚台一带与敌人周旋,谱写了许多动人故事,同样的,李晓明正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南下大别山,参与了惊心动魄的战斗。

李晓明晚年曾写过一本回忆录《李晓明与<平原枪声>》,讲述了他从童年到晚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所见证的革命烽烟,书中谈到创作的初衷,他写道:“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那时正进行传统教育,许多学校找我去讲过革命故事,就写这个吧。一写起来,许多老战友和牺牲了的烈士,还有战斗英雄们的形象就展现在我面前,以后又生了一种责任感,好像是如果不把这些人物塑造好,不反映出八路军的英雄业绩,就于心有愧,因此写得非常顺手。”

讲述抗日战场上烽火硝烟

《平原枪声》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冀南地区年轻的八路军干部马英在党的领导下,回到家乡肖家镇,率领苏建梅、王二虎等抗日战士,依靠群众与中村、杨百顺、刘正中为首的日寇、汉奸殊死搏斗。他们与地下工作者郑敬之密切配合,敌后作战和隐蔽斗争相呼应,发动群众,智取枪支,建立武装,攻占炮楼、巧杀汉奸,识破叛徒,粉碎“扫荡”……

马英回乡的时候正值日寇气焰正盛,国军溃败,苏金荣、杨百顺红枪会闹腾得厉害的时候,人民在苦难中挣扎,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光明,但是马英从山里回来了,带来了八路军的好消息,人民的抗日情绪一下子被点燃了。第一个响应马英的是他的恋人地主小姐苏建梅,还有长工孟老头以及红枪会的人员王二虎等人,马英就领着这群普普通通的冀南儿女与日寇汉奸作战,在苏家镇,在古洋河,在燕赵大地,一次又一次挫败日、伪的阴谋,出生入死,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终于将敌人彻底消灭,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之歌。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敌后开展武装斗争,并使人民武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不会打仗到善于打仗,从零敲碎打到与日寇正面交锋,打大仗硬仗,直至最终消灭敌人,驱走入侵者,实现民族解放。这是该书所表现的思想。

作者塑造了马英这一主要人物形象。作为共产党人,他身负重任,在日寇铁蹄即将踏上故土之际,他回到家乡,白手起家,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准备在敌后开展斗争。马英不是十全十美的高大全人物,他也在战火中成长着,面对挫折,他总是毫不气馁,满怀信心,并且时刻记着自己身负的重任,所以他领导的县大队,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而且一次比一次更鼓舞人心。为民族大业,他可以置家仇不顾,与仇人苏金荣谈判。在被敌人抓入壮丁训练所后,他依然不忘发动群众,为日后的斗争创造条件,发展抗日积极分子。在游击队里,他时刻以共产党员应有的表现,影响并带动战士们。在与敌人进行战斗的时候,他又格外勇敢与机智,有了这样的指挥员,抗日队伍才能不断成长壮大,最后,使侵略者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书中所描写的反侵略战争,是人民的战争,是民族的战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经受住了战斗考验,无数中华儿女为赢得民族自由而血洒疆场。他们有的牺牲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刻,如政委杜平;有的被俘之后至死不变节,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如女干部苏建梅;也有在胜利前夕牺牲在战斗中,如老孟,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这支队伍中,更有无数斗士在炮火中成长起来,成为抗日精英。他们有的由普通农民,最终成长为抗日干部,有的在敌伪内部,为抗战胜利而不顾生死。还有常云秀父女,侯老奎等普通百姓,都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献出生命。

李晓明擅讲故事,《平原枪声》里的很多情节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比如马英智救苏建梅,惩处叛徒苏建国,在监狱改造伪县中队,血战古洋河,地下党员郑敬之、戚芳芝夫妇掩护武工队等等都带有传奇色彩。作品以冀南地区真实的抗日斗争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支只有“土装备”的八路军游击队,战胜敌人的“铁壁合围”,不断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小说以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和迂回曲折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数十年间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评书、连环画等多种形式,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作品。

在小说的结尾,苏建梅牺牲了,马英与妇救会长常云秀结合在了一起,抗日战争胜利了,解放战争开始,他们一家南下到了武汉,直接开启了下一部小说《破晓记》。

描写解放战争中曲折艰辛

长篇小说《破晓记》的故事背景在大别山金寨地区,这里曾是红色根据地,当红军主力长征后,这里的人民遭到了疯狂的报复。解放战争爆发后,以江峰为代表的解放军打回来了,他们带领当地的人民在金刚台一带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同地主恶霸进行着坚决的斗争。政委江峰带领游击队在山区机动作战,发动群众,历经曲折,终于取得了胜利。小说反映了山区群众与人民军队的阶级感情,讴歌了大别山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为解放战争做出的贡献。

小说中塑造了大量反面人物,三姑奶奶的狠毒、李耀龙的凶恶、李耀真的虚伪、李耀金的蛮横、“药葫芦”的奸险……但这些都挽救不了他们覆没的命运。与之形成对比的,游击队里的英雄形象一个个则光彩照人,江峰机智沉稳,八爷爷慷慨豪迈,方黑丑疾恶如仇,方克荣勇敢无畏……这些英雄人物在金刚台,在李家圩子与敌人反复较量,最后终于赢来了革命的胜利,红旗再一次飘扬并将永远飘扬在大别山。

李晓明的擅讲故事再一次将他的红色经典创作推向了高潮,书中故事引人入胜,“江峰巧布疑兵计”“惩首恶方克荣独闯茶蚌埠镇”等情节都极富传奇色彩,“茶姐受刑仓房院”“调虎离山李耀金中计”等章节展示出人民群众不畏强暴、克敌制胜的斗争精神。

除了上述两部作品,李晓明还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风扫残云》(合作)、《暗线谍影》(合作)、《歇官亭》等,中篇小说《追穷寇》《小机灵和他的伙伴们》《烽火红缨》等,他的文学创作始终高扬主旋律,述说着革命战场上明线与暗线诸多精彩而动人的英雄故事,谱写出一曲又一曲慷慨战歌。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