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永存

2021-06-04 09:55:37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号
  • 超大
  • 标准

渤海岸边这座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城市再谱新篇

■在黄骅市大赵村黄骅烈士牺牲地遗址,讲解员在为小学生讲述黄骅烈士革命事迹。  (刘立强 摄)

■黄骅同志。(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于海宁 通讯员 李娜

在黄骅市羊二庄镇大赵村惨案遗址纪念馆广场上,黄骅烈士的雕像气势凛然,纪念碑、与黄骅烈士同时牺牲的7位烈士雕像,分列两旁,苍松翠柏,肃穆庄严……2007年,大赵村惨案遗址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开放,英雄黄骅的事迹和精神,在这片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土地上,得到不断传承和发扬。

做一匹“革命的骏马”

黄骅,原名黄金山,1911年生于湖北省阳新县良上村。1926年9月,年仅15岁的他组织了凤凰乡儿童团,任团长。他肩扛红缨枪,站岗放哨,递送信件,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监视土豪劣绅。1928年5月,他秘密参加了当地赤卫队,积极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5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抵达阳新、大冶地区,黄骅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第5军第4纵队团参谋长,参加了粉碎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的五次反革命“围剿”的英勇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漫长艰苦的斗争岁月,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不怕牺牲,勇猛顽强,屡建功勋,由司号员逐级提拔为团职干部,成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红军大学工作,任干部二团政治委员。

1937年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从延安出发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前,改名为黄骅,立志在民族救亡图存的洪流中,做一匹“革命的骏马”。

1937年9月,黄骅被派往晋西南去创建抗日根据地,任晋西南游击支队队长。1938年8月,调任晋西南边区党委军事部长兼第115师晋西独立支队(又名晋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副支队长。其间,为创建晋西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勤恳工作,做出重要贡献。1940年4月,任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兼三分区司令员。在他的领导下,鲁西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1941年4月,黄骅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15师教导6旅副旅长,组织冀鲁边区抗日活动。黄骅工作有经验、有能力,是一位党性强、作风硬的好干部。当时,冀鲁边军区是对敌斗争环境最艰苦的地区之一,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灵活运用“集中优势兵力,打其一点”的方针,频频出击,不断取得反“扫荡”斗争的胜利。他身居要职,体弱多病,按当时规定他可以吃“保健饭”“保健菜”,但他不肯吃,而是和广大战士同甘苦,共患难。黄骅经常教育干部和战士:“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老百姓,要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

英雄黄骅被杀害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八路军过的是军事共产主义生活,菜金非常低,每人每天不到一角五分钱,在这种情况下,黄骅常对人讲:“我们还要省下一点钱粮,去救济苦难的同胞。”黄骅穿着也极为朴素,夏天穿绿军装,冬天穿黄军装,和战士们一样。在1937年(时年26岁)黄骅结婚时,也没有换一件衣服,并经常告诫自己和叮嘱妻子:“要朴素,不要与别人比穿得好,要比学习好,比工作好。”在冀鲁边军区上任后,黄骅抓了队伍的整顿和军事纪律教育,很快在部队和地方干部群众中建立起了很高的威信。

军区司令邢仁甫站在极端个人利己主义的立场上,对黄骅同志极为嫉妒和不满。1943年春,上级决定调邢仁甫到延安党校学习,军区司令员职务由黄骅接替。邢仁甫接到通知后,不但不认为这是一次接受教育的好机会,反认为是黄骅在背后捣鬼,有意夺他的军权,于是对黄骅更加怀恨在心。邢仁甫拒不执行上级决定,借口青纱帐还没起来,没有掩护不安全,要等青纱帐起来再走,拖延时间,准备对策。5月,邢仁甫召集其亲信杨静侯、潘特、刘永生、邢朝兴等人来岛上开会,一个刺杀黄骅同志的行动方案,在邢仁甫的直接授意下策划出来。

6月29日,黄骅到达新海县羊二庄区许官管区的小赵村,准备召开边区侦察工作会议,布置秋季反“扫荡”任务。第二天,天空阴暗,细雨蒙蒙。黄骅一早起床,饭也顾不得吃,即由小赵村到大赵村参加会议。会议由黄骅主持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司令部参谋长陆成道、侦察副股长崔光华、锄奸科长陈云彪等人。

会议紧张地进行了一天,到下午六时左右,会议室门外走进一个名叫周云洪的人,此人进屋后向黄骅同志递交了介绍信。黄骅同志阅后,令周云洪暂到管理股休息,周云洪当时没有立即退出会场,和其他同志说话。这时从外面进来一个名叫冯冠奎的人,周云洪看到冯冠奎后,向旁边一闪身,冯冠奎即在周云洪的旁边掏出手枪并开枪,首先中弹的是黄骅和陆成道同志,接着是齐耀庭等同志,前后仅约两分钟的时间。警卫连闻讯赶到时,冯冠奎等已逃出村外,无处追踪。在这次惨案中,黄骅(时年32岁)、陆成道、陈云彪等8名同志牺牲,另有4名同志身负重伤。

英雄之城再谱新篇

抗日战争结束后,为了纪念黄骅,1945年新海县易名为黄骅县。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英雄的名字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融,朝夕相伴……2014年8月,黄骅被列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英雄的精神塑造了英雄的城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断继承和发扬革命英烈和革命老区的精神,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昔日的苦海沿边、盐碱荒滩已难觅踪迹,一座绿色、生态、文明、创新、活力的魅力新城已然在美丽的渤海之滨昂首崛起。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十大质量魅力城市、省洁净城市、省文明城市……接踵而至的一项项殊荣,见证了黄骅打造宜居宜业、绿色城市的信心与勇气。

从“中国好人”到“全国文明家庭”,2100余名道德模范让“好人”旗帜代代传承;400余支志愿者队伍,彰显着英雄之城崇德向善的城市底色;坚守诚信,以信誉楼为代表的“骅商文化”和商业模式已经走向全国,为“品质黄骅”形象代言。

这里,县域经济蓬勃发展。集研发、制造、整装等于一体的完整汽车产业链条,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年产值50多亿元;总投资超百亿元的精细化工、五金模具项目园区、研发中心建设,推动产业链条逐步向高端迈进;快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的京津装备制造转移园,已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37个。

这里,城市形象不断提升。累计绿化1305万平方米,建成省级园林式小区19个、园林式单位21个、园林式街道11条;建成9座10公顷以上大型公园、近百处“口袋公园”,绿地率达到35%。

这里,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重点实施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等10个专项行动和15个总投资7.1亿元的治理项目,实施农村路网、城乡公交、水源置换等“七个城乡一体化”,统筹大气、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327个美丽乡村描绘了一幅田园风情的温馨画卷。

2020年,黄骅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59.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911元和19134元。

英雄精神在红色文化中传承,英雄之地在红色党旗下生辉。进入新时代,黄骅,这座英雄之城,正以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告慰先烈英灵。勤劳质朴的黄骅人民正凝心聚力,阔步向前,奋力开创新时代建设沿海强市、品质黄骅新局面,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篇章……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石家庄新闻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新闻

热视频

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