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纪念证记录母亲为民情怀
2021-05-24 10:56:08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 超大
- 大
- 标准
- 小
秉承母亲无私付出的信念 他决定成为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
■传承母亲为民服务初心,李和平成为了遗体捐献志愿者。
■不满一岁的李和平和母亲贾淑静。
■李和平展示其母亲的“居委会工作二十年以上纪念证书”。
□文/图 本报首席记者 刘琛敏
一张颁发于35年前的居委会工作纪念证,被省会76岁的李和平视为至宝。这张纪念证记录着母亲29年居委会的工作生涯。为传承母亲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李和平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2013年,他还签署了“捐献遗体登记表”,光荣地成为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
母亲的居委会工作纪念证
成为传家宝
5月23日上午9时30分许,在位于省会槐北路369号的东方热电宿舍,76岁身体硬朗的李和平缓缓地拿出珍藏35载的母亲贾淑静的“居委会工作二十年以上纪念证书”。泛黄的荣誉证书保存得十分完整,没有一丝损坏,落款处印着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的公章,时间显示为“一九八六年十月十一日”。
“2006年,88岁的母亲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离世。”李和平一边轻抚着纪念证,一边陷入了回忆。“母亲离世后,纪念证就成了我的念想,也是我的至宝。这是母亲从事居委会工作呕心沥血29年的见证。”时至今日,李和平的脑海中仍清晰地记得母亲为居委会工作而操劳的一幕幕。
夜晚带头巡逻
助民警智擒嫌犯
贾淑静毕业于栾城小学,随后接受了先进的革命思想教育。1941年,23岁的贾淑静根据上级指示,来到平山县的后方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医院驻地不固定,经常转移。冬天的时候,护士们白天要砸开冰窟窿给伤员洗绷带、血衣,手冻得像根红萝卜,裂开了血口子。晚上,就提着马灯值班护理伤员。对此,贾淑静从未叫苦叫累。1945年9月,她于井陉县朱砂洞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根据上级领导安排,从事教员等工作。1957年,贾淑静根据上级指示,来到石家庄市休门办事处工农里委员会,担任主任兼书记。
当时的工农里委员会管辖着工农里、棋盘胡同、上字胡同三个胡同300多户1000余人。社会治安除了靠公安机关维护外,也需要基层委员会的大力配合。于是,贾淑静当仁不让地冲在了最前面。她和治保主任及调解主任,三人轮流值班,组织辖区的多名居民小组长,积极动员一些青壮年加入夜晚的巡逻队。每天夜里,五六位戴着“治安巡逻”红袖章、拿着手电筒的巡逻队员就在三条胡同里不停地巡逻。他们一方面要及时排除火灾等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就是打击鸡鸣狗盗之徒。当时,作为独生子的李和平才十几岁,也常常跟着母亲在夜晚巡逻。
“印象当中,查看居民是否上好了门锁,提醒一些晚归的居民注意安全,是母亲及巡逻队的职责。一趟走下来,虽说胡同都不太长,至少也得半个小时,一晚上要走好几趟。”李和平说,母亲及巡逻队队员也曾发现偷白菜及鸡蛋的贼,并及时通知了民警,避免了居民的财物损失。
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个寒冬,一连20余天,贾淑静都早出晚归,显得神神秘秘,就连中午饭有时也让李和平在邻居家凑合吃一口。心细而懂事的李和平并没有多问母亲,他知道母亲肯定是又有了新任务。直到有一天,母亲长舒一口气微笑着说:“终于配合着警察同志抓住他们了,咱们这块儿又安全了。”
原来,贾淑静和几位居民发现,租住在辖区一户居民家中的一群年轻人经常聚会,好像谋划着什么活动。居民们一直安稳的生活忽然变得有些躁动,让心思缜密的贾淑静有了些提防,她及时通知了派出所。于是,便衣民警及贾淑静和委员会工作人员就在对门邻居家中,开始了蹲守。为了隐蔽,他们在门洞附近挂了个破草帘子,时刻监视对门动向,以便收集证据并适时抓捕。果不其然,经过民警及贾淑静20余日的观察发现,对社会不满的这伙人分工明确,想着破坏居民生活秩序,借此报复社会。随后,民警果断出击,将其中三名骨干绳之以法。
必须将政策落实到最基层
“我母亲经常早出晚归,也没有什么节假日。常常是我晚上睡着了,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早晨一大早就又出了门,我还在梦乡里。”李和平说。
在那时的爱国卫生运动中,为了让大家生活的环境更加干净卫生,也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需进行灭蟑螂、灭老鼠的行动。贾淑静就和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及一些小组长,挨家挨户地敲门通知,发放一些灭蟑螂药和灭鼠药,并提醒居民放置在合适位置。为了尽快落实并通知到每一个人,贾淑静他们经常从一大早忙到深夜,一天只吃一顿饭。“那会儿,科技没现在这么发达,哪有什么手机,更别提什么微信了。所以,上门做好服务就是他们工作的常态。”
面对着亟须落实的计划生育政策,部分居民却还抱着“过日子就是过人”的传统观念,认为生孩子多多益善。此时,贾淑静和她的同事们又开始了苦口婆心地讲解及宣传。发放计生用品,详细讲解国家的有关政策,不厌其烦地做一些夫妻的思想工作。
“只要是国家的政策,只要是对居民有利的事情,作为党员、作为干部的我必须要将政策落实到最基层,还要落实到位,为大家做好服务。”多年来,贾淑静经常对亲朋好友及居民说的话,李和平记得一字不差。从1957年直至1986年,贾淑静就这么不求名利全身心地为居民服务着,调解居民矛盾等各项工作均能信手拈来。其间,优秀工作者及先进委员会的荣誉也拿了很多。
秉承母亲信念 他决定离世后捐献遗体
1966年,李和平毕业于第一机械工业部石家庄电机制造学校。他时刻不忘母亲的教诲,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发挥着光亮。1977年,他完成了“远红外线烘干隧道”项目,获得市重工业局技术革新三等奖。1985年,他调入石家庄市热力燃气公司,之后辗转多个岗位努力工作,直至2005年退休。
2006年,在母亲去世后,李和平更加怀念与母亲的相处过往。“直至去世,有着61年党龄的母亲从未拖欠党费。此外,除了患病期间,她都一直积极参加党的各种组织生活会,即使腿脚不利索了,也让我用三轮车带着她去参加。”情到深处,李和平红了眼圈。
“我虽不是党员,但对母亲的谆谆教诲从未忘却,就想着在风烛残年还能发挥点余热。”李和平直言,当他从电视上及报纸上看到有关遗体捐献的消息后,就动了心,并抽空来到了石家庄市红十字会了解具体情况。2013年12月,李和平如愿签署了《石家庄市公民志愿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
“做此决定,也是对母亲为民服务的传承,我相信远在天堂的母亲一定会支持我。”说到这里,李和平流下了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