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再温:“满门忠烈,举家革命”的“带路人
2021-03-02 16:31:19 来源:原创
- 超大
- 大
- 标准
- 小
栗再温,1908年3月12日出生于河北平山县杜家庄南沟村一个农民家庭。8岁进本村小学读书,后考入县立洪子店高小读书,1924年考入北平大同中学。此间,他阅读了大量进步的书籍和报刊、杂志,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十分祟拜革命先驱李大钊。1927年5月,栗再温经同学贺仲莲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即参加了学校党支部的工作。1928年暑期,他考入北平道明大学。因闹学潮,道明大学被迫解散,他到孔德学院(中法大学)当旁听生,任校党支部书记,兼管北京市委青年工作。他在学校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同盟”,创办了平民夜校,培养骨干,宣传马列主义。
1930年8月,为纪念八一南昌起义一周年,他参加了游行示威,被反动警察追捕离校,此后便专门从事党务活动。同月任中共北平市委秘书,不久担任了中共河北省委秘书长。1932年2月,任中共山西特委书记。他先在学校建立了党的组织,接着组建了“山西革命互济会”“左翼作家联盟”“山西文化总同盟”等进步团体。由于他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受到阎锡山的追捕。1933年6月,党组织安排他到大同搞工人运动,同年11月又被调回北平。1934年1月,因遭叛徒出卖,他在北平被捕入狱。5月,经同乡李彦林等人设法营救,才保释出狱。同年底回到平山,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并参与了县委的领导工作,在他的建议下,平山党组织将工作重点转向西部农村,积极发展贫苦农民入党,使党组织得到较大发展。1935年5月,组织创建了平山红军游击队,他任政委。8月,在他主持下,共青团平山县委成立,同月,中共河北省直西特别区委员会成立,他任特委宣传部长。12月,特委书记张惠森被捕叛变。他根据张惠森回信的时间和只有石家庄的邮戳等迹象,断定有问题,即刻派交通员通知特委做好隐蔽,使敌人利用叛徒企图将我一网打尽的阴谋落空,特委避免了一场重大损失。同月,他继任特委书记。1936年3月,他领导红军游击队砸下口盐店,为民除霸,震惊了河北、山西两省,使阎锡山不得不抽调重兵加强防守,有利地配合了红军东渡黄河的军事行动。同月,他调任中共冀鲁区特委宣传部部长。次年2月,又回到中共河北省委任秘书。
七七事变后,他从天津赴太原,协助杨尚昆管理交通工作,9月下旬,又受中共北方局派遣从太原到并陉参加了平汉线省委召开的会议。10月,他与李德仲等到达平山,组成了中共冀西特别委员会,他任组织部长。11月,冀西特委改称中共晋察冀第四特别区委员会,他仍任组织部部长。参与了晋察冀四分区抗日地区的开辟。抗战初期,三五九旅战地工作团来平山扩军时,他全力以赴,仅用一个月零三天即在平山县动员1500余青壮年参军,组建了“平山团”,为中国抗战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第四军分区成立后,他与军分区密切配合,继续开展扩军工作,又先后组建起七、八、九三个大队。同时,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合理负担等工作。组织起农民、工人、妇女抗日救国会、青年救国会等群众团体组织,发动全民起来抗战。1938年4月,他任四特委书记,同年8月,冀西四特委改称中共晋察冀第四地方委员会,他仍任书记。
1940年初,他奉调到延安工作,先后担任中央党校行政处长、组织科长等职务。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行政处处长。1946年1月,调任晋察冀边区贸易公司监委书记,后任总经理,负责日军物资的接受和抢运工作。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后,先后任石家庄铁路局政委、晋察冀边区石家庄办事处副主任等职,在机构接管和恢复铁路运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48年10月,任华北总工会筹委会主任兼华北人民政府劳动局局长。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过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长、书记处书记,中直机关党委副书记等职。1960年11月调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候补书记,后任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
栗家是个革命的大家庭。其中,老奶奶崔秀荣身处险境,冒着生命危险和敌人斗智斗勇,掩护革命儿女;栗再温的妻子刘旭江和丈夫在白色恐怖下结合,来到太行山,不论环境多么残酷,都和丈夫不离不弃,坚持革命斗争;栗再温的侄子栗政清,1933年入党,曾任中共平山县委委员、共青团平山县委第一任书记,1936年底牺牲于天津的日本监狱,年仅20岁。侄子栗政通,1938年入党,参加“平山团”,解放战争后期,这位身经百战的营长壮烈牺牲于陕西扶眉,年仅26岁……到1949年栗家共有27人参军,15人入党。栗家的家谱上写满了悲壮、牺牲和对党的忠诚,“满门忠烈,举家革命”是这个大家庭永远的光荣和真实写照。而栗再温则是带领这个大家庭加入革命队伍的“带路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栗再温受到无理批斗,11月,被关进“牛棚”。曾愤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1967年2月,含恨去世,时年59岁。1979年3月31日,中共山东省委予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并批准为革命烈士。
平山武装暴动 助力红军战略行动
平山县位于河北西部太行山麓、冀晋两省交界处,群众基础良好,地理位置险要。抗战前夕,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粟再温,在这里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地方武装,配合红军战略行动。
投身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地方革命武装。1934年底,原中共北平市委秘书长栗再温,返回老家平山县杜家庄南沟,把马列主义的先进理论输入给了初创时期的平山党组织,并确定了“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建立武装”的工作重点。在他的领导下,平山党组织的成分由以小知识分子为主转移到以贫苦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为主,党组织活动的重点也由白色恐怖的东部平原转移到群众基础较好的西部山区。成立”贫民会”, 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农民运动。他的两个 “转移”将党的基层组织深深扎根于贫苦百姓之中。让祖祖辈辈受压迫受剥削的农民兄弟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挻起了腰板。1935年5月,按照省委指示,组建平山红军游击队,农家子弟情绪激昂,涌跃报名,为了装备枪支弹药,党员群众把自己扛长工、打短工、吃糠咽菜节省下来的钱交给党组织购买武器。甚至抵压出身家性命,多方筹集。顺子沟的党员曹玉秀、姜俭、张吉林三人以曹玉秀的二亩地为抵押,借了100块钱,全数交给了党组织。南古月村的齐彭贤家境贫寒,他把妻子结婚时娘家的陪房八块银元和银镯子也捐献出来。段节绪家里只有他和老母亲二人,在他出世前父亲病死,破房子也只有两间。母子俩靠刨坡地和纺线做手工度日。为支持革命队伍,最后借了3块白洋交给了组织。栗再温领导红军游击队,在山区机智灵活,神出鬼没,常常出奇制胜,先后开展了木盘分粮、土岸“借钱”等斗争,组织“穷人会” 秋收抢粮运动。革命斗争的胜利,极大鼓舞了穷苦百姓,个个情绪高涨,信心倍增。
机智果敢,破获叛敌军事偷袭。1935年12月,直西特委书记、游击队长张惠森在石家庄叛变。张惠森此前赴天津向河北省委汇报工作,不久,栗再温接到了张惠森写来的一封信,要栗再温带领县委全体领导干部和游击队员到指定地点去接武器。栗再温看后,从寄信的时间和只有石家庄邮局的邮戳断定张没有到天津,怀疑张已叛变。当即组织党员隐蔽,同时挑选几名精干游击队员按张信中约定时间地点接头。果然不出所料,这天晚上,张带领国民党保安队和警察赶到接头地点,早有防备的游击队员探明情况后迅速撤离。长期从事革命工作的栗再温,机智冷静,果敢判断,关键时刻组织,挽救了队伍。根据上级指示,粟再温任特委书记兼游击队队长和政治委员,他带领革命队伍,依靠劳苦大众,出没重山峻岭,坚持革命斗争。游击队在革命的风浪中,经受历练,不断成长。活跃开展劫富济贫的革命活动。(震慑了国民党地方当局,)山西阎锡山的《朝阳日报》惊呼,平山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已由“癣疥之疾”变成了“心腹大患”。
发动武装暴动,配合红军战略行动。1936年初,经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东渡黄河,准备开赴华北抗日前线。遵照省委指示,栗再温组织红军游击队进行整编,开赴山西与河北交界处开展活动,牵制山西阎锡山的兵力,配合红军东渡。经整编的游击队以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之典故,正式命名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第一○八支队。进入平山与盂县交界的下口镇附近。下口镇是山西通往河北的交通要道,军事重地。地主、奸商把持权势,其中最大的商行就是马七子盐店。2月17日正逢下口镇过集,9名游击队员在栗再温指挥下,砸了下口盐店,打死了盐店老板马七子和立福店掌柜尹凤鸣。这一行动制造了声势,震惊了敌人。阎锡山调集7个团的兵力,加强了山西与平山交界处的防务。砸盐店一举,起到了牵制敌人兵力,配合红军东渡的战略行动。
在平山革命斗争史写辉煌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