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美食
2020-11-09 16:52:46 来源:原创
- 超大
- 大
- 标准
- 小
真定府马家卤鸡
“卤鸡”于明末清初由河北安国传入真定,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1869年有记载的第一代传人马洛发把祖传的卤鸡定名为“马家卤鸡”,后逐渐发展传承至今,因选料考究,造型独特,且选用百年老汤制作而成,味道醇嫩,鲜香可口,深受众多食客的赞誉。历经百年,在现在我们依然在石家庄品尝到如此美味的卤鸡。
正定宋记八大碗
正定八大碗是正定一带民间传统菜肴的主要代表,经过历史演变和战乱,到唐代才基本定型并开始广泛流行。主要包括四荤四素:四荤以猪肉为主,四素以萝卜、海带、粉条、豆腐为主。其技艺制作精良,选材考究,经济实惠,是正定民俗文化中的优秀代表之一。八种食材聚集一餐,我们品尝着老祖宗流传下来美味的同时,我们也领略到了民俗文化的魅力。
正定王家烧麦
河北正定王家传统烧麦是我国著名地方名吃,历史悠久、色香味美、在国内久负盛名、王家传统烧麦一律选用上等精牛、羊肉和多种调料加工制作而成,它皮薄、馅大、入口不腻,老少皆宜而著称。一口烧麦一口肉,嘴角掩藏不住的油,张扬的宣告着自己的美味。
正定崩肝
正定名吃崩肝,早在唐代就已闻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说与唐代大将郭子仪有关。郭子仪在正定打胜仗回营后,将士们以炖糊的牛肝为食,虽然有糊味但十分好吃。后来慢慢的传下来,后一位正定马姓厨师尝试着在其中加入汤及调料终成“崩肝”而流传至今。2011年入选石家庄市级非遗名录。
真定府正顺饸饹
正顺饸饹为正定特色名吃,自第一代回族名厨王文生研制始,祖传五代,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古城正定久享盛名。正顺饸饹以荞麦面、白面、榆皮面为主料,按传统工艺压制而成。以精牛肉、香菜、绿豆芽为配菜,佐以丁香、砂仁、肉蔻、桂皮等20多种名贵天然香料熬制的高汤,其选料精良,配比科学、入口顺滑温润,留香余久,易于消化,是清真面食中最具特色的健康食品。时至今日,我们在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人们对饸饹的热爱,千年美食,魅力不减。
金凤扒鸡手工制作技艺
金凤扒鸡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石家庄大桥街,由回民马鸿昌开办“红须利”店铺,经营五香烧鸡。1950年,由储勤永等人引进吸收德州扒鸡的优秀工艺,结合自身传统,采用独特的制作方法,创制石家庄扒鸡,并将店面命名为石家庄大桥街扒鸡店。他们用蜂蜜对鸡进行上色炸制,并用中药秘方老汤煮制,做出来的扒鸡风味独特,色泽金黄,味道纯正,香味扑鼻,干净卫生,全城闻名,每天供不应求。由于制作扒鸡的辅料由十八味香辛料组成,而这十八味辅料均具有双重性,既是香辛料又是中草药,在《本草纲目》中都有其名,因此具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和保健作用。
西河肉糕手工制作技艺
深泽西河肉糕起源于河北深泽县西河村,创始人是晚清时期西河村的李洛提,俗称西河肉糕,闻名衡水、保定、任丘、石家庄、天津、北京等20多个县市,位居深泽"美食三绝"之首。
无极全羊宴制作技艺
4月28日,在河北石家庄市无极县七汲村的一家餐馆,无极县七汲全羊宴技艺第三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英改(右)将刚出炉的烤全羊摆盘上桌。新华社发(梁子栋 摄)
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的七汲全羊宴是当地特色名吃,由烤羊、羊蝎子、爆羊腰、羊肚丝、铁板羊肝等多个菜品组合而成。全羊宴选用羊身上的各个部分,通过多种技法精做而成。主菜烤羊选取上好果木木炭,将腌制、挂糊、锡纸包蹄处理后的全羊挂入特制吊炉内,严格控制火候,精细烤制两个小时而成。无极县七汲全羊宴技艺2009年被列入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无极饸饹制作技艺
饸饹古称“河漏”。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指专人对全国风味小吃进行统计上报,而"河漏"也被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廷.一天,康熙寻吃名吃时,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随命人做好食之。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 但因名字“河漏”之谐间与治理经常泛滥决口的黄河河道不协调,心中不快,挥笔把“河漏”改为“饸饹”。
井陉核桃园的拖刀面
因工具独特,技法独特,面好吃,现已列入市级非遗。这种刀,长约60公分,由刀槽和刀片组成,刀槽的一头是刀把,另一头弯下来,在底端铸成一个圆形平托。因大刀太沉,拿不起来,切面时需握住刀把,来回拖动,故名拖刀面。拖动过程中,那圆形平托始终不离案板,自然而然起到平衡的作用.切出来的面粗细均匀,如机器切出来一般。
井陉煎饼制作技艺
井陉自古民风淳朴,崇尚节俭,饮食以粗粮细作、细粮精作而独具特色。“井陉煎饼”即是其中最具特色的粗粮细粮混合精做食品,是农家节庆才能吃到的上等食品,而且历史悠久,长传不衰。井陉煎饼很早就已经成为地方名吃,随着古驿道上过往的官差、商旅,传向了燕赵秦晋大地,路人在井陉吃煎饼的故事流传久远;民国以后,由于公路、铁路的开通,其名声更是传遍了全国。
藁城宫面手工制作技艺
宫面以精粉、精油、粗盐为原料,经和面、醒面、开条、盘条、上轴、分面、上架凉面、拽条、拉丝、阴干等13道工序手工精制而成。制作时间非常讲究,通常要在凌晨两三点钟起床和面,制作中还要受到季节、气温及空气湿度的影响,一般都会在冬、春季来做。历时一整天,经13道工序做出的宫面,条细空心,油亮洁白,粗细均匀整齐。煮熟挑入碗中,半汤半面,汤清味佳,既可作主食,又可佐餐,尤宜病人和产妇食用。又因其系手工制作,故耐火而不糟,回锅而不烂,嚼有口劲,食用简便,富有营养,深受人们喜爱。
赞皇蕊源土蜂蜜酿制技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赞皇蕊源土蜂蜜酿制技艺是采用赞皇本土蜜蜂采集花粉,经充分酿造、封盖成熟的蜂蜜,又经人工取蜜、割蜜、摇蜜而成的蜂蜜酿造制作技艺。在赞皇县城西 11 公里,有一个小村庄叫南潘村,周围山上,枣树成行,荆花遍地,是蜜蜂养殖的上佳地方。
清代诗人张忱在赞皇《槐泉寺》一诗中曾写到 " 峰凹巢穴在 ",体现了赞皇清代凿石作蜂巢养土蜂的技艺。土蜂蜜酿制技艺第一步首先是要找到山里大树的树洞,发现土蜂窝,用火绳把窝里的土蜂熏走,取出树洞里的蜂窝,带回家放在自己家的树洞或蜂箱里,不久,因蜂窝中有土蜂酿造的蜂蜜,土蜂嗅到蜂蜜甜甜的味道就会飞来,在树洞或蜂箱中筑巢酿蜜,养殖的土峰会越来越多。